聚丙烯酸钠包覆铜纳米粒子的制备与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liwu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金属纳米材料无论在理论还是应用方面都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铜纳米粒子因其独特的光学、催化、电学及抗菌等性能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此外,低廉的价格使其成为众多贵金属最具潜力的替代者。  制备铜纳米粒子的方法很多,但从工业化角度而言,液相化学还原法因具有简单、易控制、大规模等特点,成为最具前景的纳米铜制备方法。但有两个关键问题亟待解决:(1)纳米铜微粒因其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在液相中极易发生团聚,因而很难得到粒径均一的小粒径纳米粒子;(2)纳米级的铜粒子相较块状铜具有更强的还原性,极易发生氧化,因而在制备过程中会伴随氧化亚铜或氧化铜的产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提出了很多方法,其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在铜纳米粒子表面包覆有机保护层,近年来多种有机化合物被用来作为纳米铜的保护剂,例如CTAB,PVP,油酸等。  本论文尝试使用聚丙烯酸钠作为纳米铜的保护剂,同时使用水合肼作为还原剂,在水相中、常温下快速制备稳定的,小粒径的铜纳米粒子。并通过改变反应条件调控纳米粒子的粒径分布(20~100 nm),探讨不同反应条件对纳米粒子形成过程结果的影响。本文还使用XRD等表征手段比较不同链长聚丙烯酸钠的铜纳米粒子的抗氧性能,发现短链的聚丙烯酸钠具有最好的保护性。最后,通过对吸附在铜纳米粒子表面聚丙烯酸钠进行红外表征研究其包覆机理,推断聚丙烯酸钠是以一种二齿桥接的形态吸附在纳米粒子表面,并且对铜纳米粒子的(100)晶面有特定吸附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对话教学”这个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全面运用.它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带来的顽疾,更新了学生的基本数学思维模式,巩固了学生的基
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密切相关.有效课堂既要预留出一定的时间,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个人反思,促进知识的消化吸收,也要在教学中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实际上,教师
民族工作是统一战线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民族团结是国家稳定的基石,新时代我国统一战线工作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大学生的民主认同问题,实质上是价值观认同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
高中政治翻转课堂的运用,重点要抓住几个关键环节:一是制作发布视频,要求学生认真研究、及时反馈;二是课堂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质疑探究;三是师生互换角色,鼓励学生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坚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与大学生一起成长起来的网络凭借自身特有优势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初中教学中,语文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它是学生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中写作更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
关键词 文化认同 高等院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立项课题“文化认同视域下高等院校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CSZ1903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丹,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獻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