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1949年出版的经典科幻小说《一九八四》直到1979年才正式与中国读者见面。作为第一位将《一九八四》介绍给中国大陆读者的翻译家,董乐山翻译的《一九八四》也被视为最经典的中文译本。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这部经典作品进行过研究,主要是从政治观点、预言真实性、女性主义等角度进行研究,但至今为止,只有少部分学者从翻译学角度对《一九八四》中译本进行分析,更别提从显化角度研究了。跨语言间普遍存在着几个重要的共性特征,显化、简化、以及规范化。显化是源语文本中根据上下文情景得到的隐含信息在译语文本中的展现。自从19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大型语料库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语料库手段研究显化特征。但总体来看,大部分研究多是围绕证实显化是否存在,较少深入探究显化的动因。为此,本论文选取了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和董乐山的中文译本进行对比研究,通过NLPIR,WordSmith,Word,ParaConc和EditPlus3等语料库工具,自建一个小型平行语料库,对三大类逻辑连词(因果、转折、条件连词)的显化现象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中文译本中确实存在逻辑连词显化现象,其中,因果关系连词显化最为显著,条件关系连词显化程度较低。同时,根据Klaudy提出的显化分类理论,本研究分别对因果连词、条件连词、和转折连词中的强制性显化、选择性显化、以及语用显化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强制性显化主要是由于中英文语言系统的差异。语句翻译必须符合语法规范。选择性显化主要是语言习惯的体现。合乎语法规范的语句可能不一定符合中文表达习惯,这就需要译者对语句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修饰,让读者读起来更顺畅方便。语用显化,顾名思义,是为了交际目的,跨越文化障碍。因此,通过对逻辑连词更深层次的研究,发现显化出现的动因主要是语言系统差异、交际与语用目的、以及译者本身。本研究从逻辑连词入手,为英译汉小说中的显化现象研究提供更多例证和参考,丰富了语料库翻译学实证研究。但由于篇幅和时间限制,只有三类逻辑连词进行了细致分析,其它类别连词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论证。另外,由于没有详细规范的方法区分不同种类的显化,本研究对连词显化的分类存在一定的主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