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udy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o Live by Yu Hua-In the Perspective of Web Transmission Mecha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meng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翻译文学的接受与传播与翻译文学的社会传播模式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在参照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特属于翻译文学的网状传播模式的概念。该模式认为翻译文学在保证翻译质量的前提下,其译语文化的接受与传播需要经过多个传播层级,上级传播单位对下级传播单位构成的联合影响以及下级传播单位对上级传播单位形成的联合反弹,从点到线,再由线到面地将各个与该文本传播与接受的社会要素网罗起来,形成网状式的、属于翻译文学的传播模式。   本文将以余华的代表作《活着》为研究对象。余华(1960-)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多部作品被译为英文、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韩语、日语等多种外文。走出国门的中国文学作品并不多见,获得多个外国文学荣誉的更是凤毛麟角,而余华作品却受到意大利最高文学奖Grinzane Cavour(1998年)、James Joyce Foundation Award(2002)等多个文化奖项的青睐。从其多部作品的英译接受情况来看,《活着》的影响最为广泛,为什么该作品较更多更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更能扎根于异域文化的土壤?本文结合翻译文学网状传播模式的概念对其文学作品的主题特点与叙事风格作简单介绍,然后将研究视野调整到其翻译的外部活动并进行分析与总结,目的在于进一步解释论文所提出的相关概念。   本文第一章简介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和论文的结构。第二章介绍了余华的文学成就与研究余华的相关学术成果;翻译与社会传播的联系及相关研究成果。第三章提出翻译文学的网状传播模式这个新概念,并指出该模式的基本要素、基本特点、形成的基本条件及相关应用性。第四章选择研究较少的当代小说《活着》作为研究对象,以翻译文学的网状传播模式展开对其英译活动的探讨与研究,分别从《活着》的文学特点、其网状模式的形成过程及后续影响三方面入手。其中,网状传播模式的建构,即上级传播单位如何联合作用影响到下级传播单位,下级传播单位如何反弹是讨论的重点内容。第五章对本论文发现做出简要概述,指出为促进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应当重视翻译文学的网状传播模式的建构,同时指出本文不足之处及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其他文献
翻译研究从规范走向描写的同时,对于翻译伦理的重视一度被翻译研究所忽略。然而,语言与伦理固有的联系促使翻译伦理必然成为翻译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在中国典籍及西方哲学思想
俄罗斯是世界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是我国众多邻国之中最重要的一个。整个欧亚地区的发展都对我国的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欧亚主义思维是当今俄罗斯三大社会思潮之一,同时也深
纳撒尼尔·霍桑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其代表作品《红字》已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一。他之所以在文坛上盛誉满满,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红字》作为文学领域中不朽的作品对后
商务代理协议是用以明确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权利与义务的法律合同。它常用于居间贸易,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商务合同的一个有机分支,商务代理协议及其翻
英语冠词系统仅包括定冠词the,不定冠词a/an和零冠词Φ。单个冠词无实际意义,但和名词短语连用,可表示有定、无定、特指、非特指等复杂的语义概念。对二语英语学习者来说,冠词是
约翰·厄普代克(1932-2009)是一位集小说家、诗人、剧作家、散文家和评论家于一体的文学大师,是美国文坛最负盛名的多产作家之一。自1958年发表第一部小说《贫民院集市》以来,他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但同时也是世界文坛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作为劳伦斯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使他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礼貌和面子是语用学上重要的两个概念,也因此一直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对象。但是以往对礼貌和面子的研究大多在言语交际层面展开。然而人类的交往由言语和非言语两方面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