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振兴足球运动作为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任务之一,并多次指示要提升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迈入新时代,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以高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为代表的足球传统校为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高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发展过程中,一些矛盾和焦点问题也日益凸显,青少年足球人口规模的扩大无形中对于高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对吉林省高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发展的现实状况进行调查,着力破解高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根源问题,从而化解矛盾和冲突,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推动与促进吉林省高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认为:(一)吉林省高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已形成覆盖全省的网络化布局,但各地区数量分布不均衡。足球场地规模不足,经费来源主要依托政府和学校拨款,社会企业赞助资金较少,足球教练员薪资待遇水平较低。(二)吉林省高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教师性别和年龄结构失衡,部分足球教师专业基础较为薄弱,且未考取足球教练员资格,具有高学历的师资人才相对较少,教师职后参加培训进修的机会甚少。(三)吉林省高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教学课时量基本达到要求,部分学校使用足球自编教材,教学方法较为多样化,但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忽视了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四)吉林省高中校园足球竞赛尚未形成体系,部分学校每年参赛场次较少,学生参与校园足球的态度趋于一般,参与动机以增强身心健康为主。(五)吉林省高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发展的现实困境主要是校园足球政策供给缺位、学校足球师资配置滞后、足球专项资金供给断层、学校供需结构严重失衡、地方政府匹配意识欠缺。基于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一)创造社会认同的足球环境,加大校园足球文化的渗透,通过各方手段宣传和推广校园足球运动,增加学生参与校园足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舆论导向,形成社会认同、学生认同、家长认同的良好环境。(二)保障政策制度的有效衔接,定期公开校园足球政务信息,保障吉林省高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落实各项政策的透明度,设立监督举报渠道,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启动问责机制,形成纪律严明、坚决惩处的制度。(三)转变地方政府的供给角色,地方教育和体育主管部门应明确自身定位,开拓协同发展渠道,坚持以政府为导向、学校为主体、市场化协同参与的供给模式,构建多方参与、协同运作、资源共享的发展渠道。(四)激发参与主体的问题意识,创设良好的问题意识环境,摆脱高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供给矛盾,形成政府统筹与高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自治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推动校园足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五)建立师资人才的流动机制,科学、准确评估足球教练员的业务能力和执教水平,加强足球专业人才的柔性引进力度,制定有助于校园足球发展的足球教练员奖惩方案,确保优秀的足球教练员留的下、教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