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7-1937年是民国时期杭州发展的“黄金十年”。在此期间,杭州的现代化建设取得长足的进步,杭州民众的生活总体稳定,有了更有利的生存发展空间。然而七七事变以后,日军的野蛮侵略打断杭州现代化发展的进程。随着日军南下,民众纷纷逃亡,杭州社会秩序陷入混乱。沦陷初,杭州的城市被破坏,各行各业都陷入停滞。随着日伪政权构建起沦陷区的殖民秩序,杭州社会治安逐渐好转,人口回归。然而因为日伪的高压统治与竭泽而渔的掠夺破坏,杭州的社会经济发展远不及战前水平。沦陷初,日军通过军事入侵,制造种种暴行,造成的人口和财产损失不可数计,民众的生活从“常态”转向“非常态”。匮乏的物资、阻断的交通、脏乱的城市环境等各种问题随后凸显,严重影响普通民众日常的生活,使其生活质量大幅下滑。沦陷后期,杭州民众的生活从“非常态”转向“殖民化常态”。各种因素导致的恶性通货膨胀使杭州物价疯涨,生活指数飙升。普通民众的日常支出与收入差距加剧,尤其是工薪阶层入不敷出,沦陷区民众生存困难,生活逐步陷入崩溃。作为杭州沦陷区普通民众中的一部分,单帮客、劳工、学生、僧尼等群体的生产生活方式虽然不同,然而他们的共同经历和心态都反映出在日本殖民秩序压迫下普通民众艰难的生活。日军发动侵略战争,对沦陷区实行“以战养战”的殖民统治政策。然而在其统治的过程中,沦陷区的现代化进程受阻,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被破坏,沦陷区对日的补给能力进一步下降。沦陷区民众,更是中日战争的首要受害者。民众因为日军暴行无法产生对沦陷区政府的信任,同时生存的困难进一步激发出他们的反日意识与行为,促成他们形成民族自我身份的认同,这也使日本的镇压成本上升。这宣告日本殖民统治的失利与侵华战争的注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