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国际化的背景下,金融成为国际经济合作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金融的国际化有利于金融资源在全球范围合理地分配和运用,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然而,全球金融危机以及不断波动的经济发展,经常打破这种原本相对平衡地发展模式,并且将负面的影响迅速地传递给关联国家。尤其对于,金融体系不健全国家而言面临巨大金融风险。加强与周边国家的金融合作,才能够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减轻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与欧美国家相比较,亚洲国家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机构不健全、金融制度不完善,为了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需加强金融合作,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亚洲区域金融合作机制。目前,中蒙两国在经贸、人文、旅游等多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持续加深。2011年中蒙两国成为战略伙伴国,两国的关系提升到新的高度和层次。2013年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014年蒙古国提出的“草原之路”倡议战略对接,推动了中蒙之间产能和经贸大项目合作。同时签署多项重要合作协议,涵盖经贸、能源、基础设施、金融等十几个领域,金融合作已日渐成为中蒙两国经贸合作的支柱。中蒙两国金融合作是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乃至全球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两国金融由于自身的缺陷没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进一步深化贸易结算、投融资,规范金融合作,有助于加强亚太地区的区域金融合作,为全球经济合作锦上添花。基于上述变化趋势及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蒙两国金融合作的动因、可行性及制约因素进行分析,采用VAR分析方法对影响中蒙之间金融合作的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定性地剖析中蒙两国金融合作存在的问题,并从金融机构、金融服务以及协调机制的角度对两国的合作方式、金融工具、金融监管提出对策建议。加强金融合作不仅能够促进两国经贸合作,更好地发挥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维护区域金融安全的作用,而且能够促进区域内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促使金融合作更好地服务于两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