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的研究情况,特别是硅基负极材料的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针对硅材料不可逆容量大,循环性能差等问题选用高温热解碳包覆的方法制备得到硅基复合负极材料。通过碱洗复合材料和对铜箔基体进行刻蚀的方法对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改性及工艺改进。对材料进行XRD和SEM测试,分析结构和形貌,进行充放电、循环伏安等电化学测试,研究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通过高温热解的方法制备了硅-石墨-煤焦油沥青热解碳材料。在实验中,固定热解碳的质量配比不变。热解温度为900℃条件制备的Si/G/C复合材料循环性能无论相对纯硅还是沥青热解碳都有较明显的提高。硅和石墨的质量比为5:5时具有最优异的性能,首次可逆容量高达1276.5 mAh·g-1,40次循环后可逆容量仍可保持在512.8 mAh·g-1。复合材料中加入的石墨使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大大改善。对电极片热处理后复合材料的循环性能有进一步的提高。对上述的复合材料进行二次包覆后循环性能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另外,结合机械球磨和高温热解两种材料制备方法,获得了SiMn/C复合材料,其首次脱锂容量为245.6 mAh·g-1,40次循环后可逆容量仍可保持在246.8 mAh·g-1,表现出了很好的循环稳定性。采用碱洗和基体刻蚀的方法对高温热解的硅碳复合材料进行修饰改性及电极制备工艺改进。用NaOH处理后的复合材料的循环稳定性有了较大的提高。用FeCl3刻蚀铜箔基体,可以很明显的进一步改善包覆材料的循环性能。其中,硅和石墨的质量比为4:6的材料表现出了很好的性能,首次嵌锂容量为1012.9 mAh·g-1,40次循环后可逆容量仍为660.2 mAh·g-1,表现出了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对电极片热处理没有明显提高基体刻蚀材料的循环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