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紧凑型D-D中子源的慢化准直器设计及热中子成像模拟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oyo7908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中子照相作为一种重要的无损检测技术,在航空航天、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国土安全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了推进热中子照相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发展小型化可移动式中子照相系统。兰州大学已成功研制了紧凑型D-D中子发生器,为发展小型化热中子照相奠定了小型可控中子源基础。D-D中子发生器产生的中子为能量约2.5MeV的快中子,为了利用其开展热中子照相,需要将D-D快中子慢化准直以得到满足需要的热中子束。本论文将:基于兰州大学已经研制成功的紧凑型D-D中子发生器,开展用于热中子照相的慢化准直屏蔽体的模拟研究和设计,为下一阶段发展基于紧凑型D-D中子发生器的小型化热中子照相系统做准备。在总结中子慢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采用MCNP5程序,建立了D-D中子源模型、模拟几何模型和材料模型,针对聚乙烯(PE)、水(H2O)、重水(D2O)、石墨(C)等材料,开展了中子输运模拟研究,通过材料对中子的慢化特性研究,确定将选用PE或D2O作为主慢化体材料,其中PE的厚度应选在5-8cm范围,D2O厚度应不小于10cm。基于紧凑型D-D中子发生器结构以及热中子照相的要求,拟定了中子慢化准直屏蔽体的基本结构设计方案,慢化准直屏蔽体整体形状为立方体,采用多层结构,第一层为主慢化体,第二层为慢化准直体,第三层为中子吸收层,第四层为γ吸收层。分别以PE和D2O作为主慢化体材料,采用MCNP程序建立了中子源模型、慢化准直器的几何模拟和材料模型,开展了四种方案的中子输运蒙特卡洛模拟,完成了慢化准直屏蔽体的结构尺寸优化。通过对准直中子束的特性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两个建议方案:方案1-2和方案2-2。方案1-2以重水作为主慢化体,慢化准直屏蔽体外形尺寸:长60cm×宽60cm×高34cm,材料填充:15cm-D2O+12cmPE+5cm-(PE+8%B)+2cm-Pb;方案2-2以聚乙烯作为主慢化体,慢化准直器外形尺寸:长60cm×宽60cm×高29cm,材料填充:6cm-PE+16cm-PE+5cm-(PE+8%B)+2cm-Pb。利用Geant4进行了热中子模拟成像,其中成像系统的模拟模型设计为:中子束+像指示器+6LiF(ZnS)闪烁屏+光子计数平面。分别利用平行单能热中子束和平行慢化准直中子束进行了模拟成像,成像结果显示,平行单能热中子束模拟成像所得图像清晰,利用圆环狭缝边缘线扩散函数(LSF)半高宽得出图像空间分辨率好于50μm;慢化准直中子束模拟成像结果图像较模糊,成像空间分辨率差于50μm。虽然模拟成像能够获得较好的空间分辨,但是在实验研究中,由于中子束不是严格的平行束,照相视野内的中子注量存在不均匀性等,都会影响图像质量。
其他文献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油气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张家沟地区位于伊陕斜坡中部的靖边油田,目前已在该地区长2油层组发现了油藏,但单井产量悬殊,石油富集规律尚未明确,这制约了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建筑垃圾处理成为问题,再生混凝土的利用应运而生。我国东北、西北、华北以及部分华中、华东等地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冻融破坏,华北地区酸雨范围逐渐扩大且
本文研究求解双曲守恒律方程的一类简单高效的方法——基于矩的有限体积杂交中心HWENO(Hermite Weighted Essentially Non-oscillatory)格式,并将其与原中心HWENO格式作比较
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是一种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的革兰氏阳性菌,猪、马、牛、羊、鸡、小鼠等多种动物均可感染SS继而发病。其中猪的易感性最高,感染后的发病猪会
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极易受到非生物逆境胁迫(如盐、干旱、高温、低温等)的影响。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单子叶植物的模式植物。探索水稻非生物胁迫响应的分
火电厂的低压配电系统(下文简称低压系统)厂用电负荷多,容易受到电磁的影响,雷电防护相对复杂。目前对常规变电站和普通民用建筑物的电磁影响研究比较多,但对雷击火电厂的电
为探明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对直播杂交籼稻产量形成、分蘖成穗、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在2017年和2018年,以宜香优2115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
分布式发电技术因其绿色、环保优点,已逐渐成为大规模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主要方式之一。并网逆变器作为分布式发电单元与电网的能量转接口,起到分布式能源与电网之间的能
Nrf2-ARE(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是抗氧化防御体系的第一道防线,是细胞对抗病毒感染所引起氧化应激最重要的防御系统。Nrf2抗氧化通路不仅是天然免疫和病毒调控研究领域的
水稻(Oryza Sativa L.)的穗顶退化对水稻产量有较大影响,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目前为止,水稻穗顶退化的分子机理研究较少,也未形成相应的分子调控网络。所以对穗顶退化的分子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