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电影和电视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跨文化交流的需要,影视翻译(AVT)在近年来已经开始稳步发展,并成为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在各种形式的影视翻译中,配音翻译和字幕翻译是电视和电影中最常用的两种形式。本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中国配音翻译策略的分析。本文首先对屏幕翻译(包括配音和字幕)进行简要综述,进而对配音翻译的策略进行研究,并试图从当前的实践中总结出最佳实践策略。具体来说,本文研究的问题包括:1)限制配音翻译的因素有哪些?2)基于这些限制,目前的英汉配音翻译和汉英配音翻译实践中采用了哪些策略?3)影响配音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有哪些?4)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这些配音影片?本研究基于一个自制添加标记的语料库对三部配音版中国影片(例如,《舌尖上的中国》)和三部配音版的英文影片(例如,《疯狂动物城》)进行研究,而非仅用传统的文本分析法。收集的文本数据在微软Excel表格中对齐后,导入TransAnnotation软件。三名标记者在软件内对台本进行标记并添加备注。标记后,将标记文件导出微软Excel表格格式。每部影片都由两位标记者进行标记,对比两份标记文件,标记者讨论其中的不同之处并最终达成一致。之后用软件导出标签标记数量的表格。分析文本数据后,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配音翻译主要受五种同步因素的制约,包括口型同步、动作同步、时间同步、内容同步和角色同步。2)删减、改编和增译是影视翻译的基本策略。3)除译者自身的能力之外,还有诸多因素影响配音翻译策略的选择,包括沟通的经济原则、文化的不可译、配音机制、电影行业、译制腔以及整个电影多元系统。4)学者、译者和观众应该将配音翻译整体视为对电影体验的翻译而非简单的文本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