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丁基氯化锡对鱼类粘膜免疫的影响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1977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丁基氯化锡是一种有毒的有机锡化合物,其应用广泛且难以降解,能对生物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和免疫系统产生严重影响。本研究选择鲤鱼为研究对象,通过急性毒性实验检测48小时三丁基氯化锡对鲤鱼的半致死浓度,以评价三丁基氯化锡对鲤鱼的毒性强度。实验结果表明三丁基氯化锡对鲤鱼有较强的毒性作用,其对鲤鱼的48h的半致死浓度为7.62μg/L。用0.1μg/L、1.0μg/L和3.0μg/L三丁基氯化锡处理鲤鱼28天后,进行血液学分析。用白细胞稀释液处理采集的新鲜血液后,在显微镜下计数对照组和各浓度三丁基氯化锡处理组鲤鱼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处理组对鲤鱼血液中白细胞数目无显著影响,中浓度处理组的鲤鱼白细胞数目显著减少,高浓度处理组鲤鱼白细胞数减少最为明显。取三丁基氯化锡处理28天的各组鲤鱼的血清,用以检测三丁基氯化锡对血清中补体活性的影响。用绵羊红细胞作为抗原,抗绵羊红细胞抗体作为特异性抗体,以鲤鱼血清中的补体来介导抗原与抗体反应,以发生溶血百分率来计算血清中补体的活性。统计学方法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组对鲤鱼血清补体活性无显著影响,中浓度组鲤鱼血清中补体活性显著降低,高浓度组对鲤鱼血清补体活性影响最为显著。取对照组和处理组鲤鱼,每组各三条,腹腔注射绵羊红细胞,免疫10天后,解剖鲤鱼,取头肾组织,用组织匀浆器将头肾充分磨碎,制备单细胞悬液。当再次与绵羊红细胞接触,抗体生成细胞就能产生抗绵羊红细胞的抗体,在外源补体的参与下使红细胞溶解形成溶血空斑。每一个溶血空斑的中央都是一个抗体生成细胞,由此计算出头肾中抗体生成细胞的数目。统计学分析知,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处理组和中浓度处理组鲤鱼头肾中的抗体生成细胞数目未受到显著影响,但高浓度处理组鲤鱼头肾的抗体生成细胞数目显著减少。用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浸泡刺激对照组和处理组鲤鱼后,在嗜水气单胞菌刺激前和刺激后6h、24h、72h、120h和168h,分别取正常组和处理组鲤鱼,每组各取3条。解剖,取肝脏、脾脏、头肾、鳃、前肠和后肠组织,液氮充分研磨后,提取各组织的RNA,反转录成cDNA,每组3条鲤鱼的cDNA等量混合后进行PCR,半定量法测定对照组和处理组鲤鱼的脾脏、前肠和后肠组织中免疫相关基因hepcidin、MHCⅡβ和pIgR 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低浓度的三丁基氯化锡对鲤鱼相关组织的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无显著影响;中浓度处理组对鲤鱼相关组织的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的影响仅限于表达峰值;高浓度处理组鲤鱼相关组织的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受到明显显著抑制。
其他文献
目的羰基镍(nickel carbonyl)是化学冶金工业生产中所遇到的剧毒化合物之一,急性羰基镍中毒救治和防护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对羰基镍急性中毒细胞和分子生物机制的研究有
目的探究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9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糖尿病患者88例,将其随机分2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
亚硝酸盐含量超标一直是腌渍蔬菜生产中的一个难题。过量摄入含亚硝酸盐的食品不仅使血液中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使人中毒,而且亚硝酸盐是强致癌物—亚硝胺的前体物质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为卤族元素之一,又有“智力元素”之称,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的主要原料;碘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而
阐述了网络安全问题及具有反攻击能力的双向指纹校验密钥系统,介绍了动态反跟踪和静态反跟踪技术.实现了一种威力较强的反跟踪技术:逆指令流法实现静态反跟踪技术.
在研究IP安全体系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安全网关模型,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关键部分在Linux平台下的设计与实现
<正> 一、十八世纪意大利历史背景和文化概况意大利资产阶级在欧洲最早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了文艺复兴,但由于新大陆的发现,商业中心从文艺复兴后期便开始由地中海移到大西洋东
目的探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方法对90例(102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别以西医和中医结合治疗。结果纯西医治疗总有效率为63.9%,中西医结合治疗总有效率为84.6%。结论中西
[目的]贝类是一种高价值的商品,其口感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食物资源也是沿海工业的支撑产品。但随着我国近海城市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密度的增长,每年向海洋排放的废弃物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