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要提高全国人民的法律素养。其中广泛开展青少年一代的法制宣传教育,对全面提高他们的法律理念和法律素质,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成为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合格公民。中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成败,决定了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当前全面加强中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对国家建设、社会稳定、家庭和睦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学生法制教育是青少年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中学生法制教育,就是要着重开展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教育和其他法规、规章制度的法治观念教育,进一步培养中学生的大局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学法制教育未能具体落到实处,法制教育的总体效果不佳。目前中学法制教育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中学法制教育内容不系统、不完整,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教科书;大部分学校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的教师,即使有担任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教师,他们的法律素质普遍不高,教育方法比较传统单一落后;学校、社会、家庭未形成法制教育合力,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存在分散,脱级现象。加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家庭的教育方式,教育观念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中学生的法制教育,甚至产生法制教育缺位和真空,这些都严重影响和危害中学生的成长成才。本文在深入分析中学法制教育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和完善中学法制教育实效性的策略途径;进而不断丰富中学法制教育的内容,创新中学法制教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不断加强中学法制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体现中学法制教育的专业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全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体系,增强法制教育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不但要充分认识到中学法制教育的必要性,而且还要不断探究新方法,增强中学法制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