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汉文学中,湘西形象源远而流长,是一道密集而亮丽的炫目景观。在数千年绵延不绝的湘西形象的想象和塑造史上,沈从文是开风气之先的一代高手和圣手,是一座里程碑,是一道分水岭。沈从文之前,是湘西形象悠久而漫长的古典时代;沈从文之后,湘西形象的想象和塑造步入一个伟大的新纪元,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形象,由此而彰显出引人注目的内涵丰富的独特性。本文应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沈从文笔下湘西形象的独特性进行系统的梳理、研究和分析。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比较文学形象学视域中的古典湘西形象素描”。在比较文学形象学视域中,“湘西形象”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主流作家群的主观想象物。“湘西形象”以眼中湘西、胸中湘西、手中湘西三种方式存在。古典湘西形象的历史轮廓大致可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羁縻州时期、土司时期和改土归流时期。古典“湘西形象”的三个著名套话是:“蛮夷套话”、“土匪套话”、“世外桃源套话”。古典“湘西形象”塑造的目的在于自我确认,具有意识形态整合功能和乌托邦颠覆功能。第二章:“沈从文湘西形象独特性的具体表现”。沈从文笔下湘西形象的独特性本质不在于对集体想象物的“复制”和“再生产”,而是对传统集体想象物的超越、改写和颠覆。沈从文笔下湘西形象的独特性在于对古典湘西形象三个套话的全新阐释和改写。沈从文对“蛮夷”湘西的现代阐释从两方面着手:蛮夷湘西形象的现代解密是去除湘西“蛮夷”形象的坚硬外壳,开掘蛮夷湘西形象文化内涵则是对湘西形象的正面修复。沈从文对“土匪”湘西形象的文化颠覆从三方面进行:厘清湘西人被迫为匪的历史事实;展现湘西人任侠好义的“原人”性情;展示湘西人对军功的狂热崇尚。在一破一立之间给读者重塑一个侠义湘西形象。沈从文笔下“世外桃源”湘西形象的历史超越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沈从文“世外桃源”湘西形象蕴含着一种全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精神内涵,具体表现为湘西人“生命至上”信仰里简单的价值评判及生活方式,湘西人宿命意识下的坚韧顽强及慎独自省。二是沈从文“世外桃源”湘西形象弥漫着一种浓郁的、挥之不去的忧郁气质。忧郁气质的成因在于古今中外“世外桃源”形象所固有的忧郁文化基因以及沈从文自己对湘西世界能否稳固支撑起“世外桃源”希望和梦想的把握不定。第三章:“沈从文湘西形象独特性成因分析”。立体、多维、灵动、丰满的湘西形象的生成,与沈从文塑造湘西形象时形象主体、想象功能和形象载体的独特性有直接关系。独特的形象主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独特的自塑视角,特异的人生经历,追逐新奇、悲悯善感、宽厚包容的性格气质。沈从文重塑湘西形象的目的,旨在涤除历史强加给湘西和湘西人的种种屈辱,旨在以湘西的淳朴民风、素朴人性反衬现代文明的种种弊端,旨在建构抚慰人类灵魂的理想世界。独特的形象载体体现在小说散文化和散文小说化两方面。对散文的写实性与小说的传奇性的有机综合,使沈从文塑造的湘西形象真实中带着传奇,虚拟中不乏写实,从而给读者展现一个真实、丰满、有活力的湘西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