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肌肉减少症(CT测量L3平面骨骼肌面积法)对胃癌不同TNM分期患者根治术后短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我们选取50岁以上、体重指数在18.5-27.9kg/m~2、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测量其握力及4米步速,通过CT测量L3椎体中间水平的骨骼肌面积,计算L3骨骼肌指数(SMI):L3肌肉面积∕身高2(cm~2/m ~2)。SMI下降合并步速或握力的减低,即可诊断为肌肉减少症。根据术后的病理结果,按照TNM分期将胃癌患者分为早中期(Ⅰ-Ⅱ期)和晚期(Ⅲ-Ⅳ期),每一期根据有无肌肉减少症分为少肌组和非少肌组,对可能影响手术预后的基本情况及术后结果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究肌肉减少症对胃癌不同TNM分期患者根治术后短期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⑴早中期胃癌患者少肌组与非少肌组数据对比结果:早中期胃癌患者共162例,其中32例诊断为肌肉减少症,占比19.75%。少肌组与非少肌组术前情况数据对比结果显示:少肌组具有更高的年龄([69.47±7.75]VS.[62.11±7.65]岁,P<0.001),更高的合并症指数([3.38±1.18]VS.[2.45±1.20],P<0.001),和更高的营养风险(34.37%VS.17.69%,P=0.038)。两组在术后结果对比显示少肌组并发症发生率(46.88%)高于非少肌组(14.61%),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显示:肌肉减少症(P=0.002)、合并症指数(P<0.001)是早中期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⑵晚期胃癌患者少肌组与非少肌组数据对比结果:晚期胃癌患者共111例,其中24例诊断为肌肉减少症,占比21.62%。少肌组与非少肌组术前情况数据对比结果显示:少肌组具有更高的年龄([70.25±6.14]VS.[62.40±7.44]岁,P<0.001),具有更高的合并症指数([3.38±1.28]VS.[2.40±1.21],P=0.001),和更低的血红蛋白浓度([110.04±25.79]VS.[127.92±23.10]g/L,P=0.001)。两组的术后结果对比显示少肌组并发症发生率(37.50%)与非少肌组(20.69%)相比,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89),且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显示:晚期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全胃切除术(P=0.006)。⑶胃癌患者少肌组与非少肌组数据对比结果:总体来看,本次纳入胃癌患者共273例,其中56例诊断为肌肉减少症,占比20.51%。少肌组与非少肌组术前情况数据对比结果显示:少肌组具有更高的年龄([69.80±7.06]VS.[62.23±7.55]岁,P<0.001),具有更高的合并症指数([3.38±1.21]VS.[2.43±1.20],P<0.001),更低的白蛋白浓度([38.31±5.11]VS.[39.79±4.11]g/L,P=0.023),更低的血红蛋白浓度([117.68±23.00]VS.[128.86±22.84]g/L,P=0.001)和更高的营养风险(42.86%VS.24.42%,P=0.006)。两组术后结果对比显示少肌组并发症发生率(42.86%)高于非少肌组(17.05%),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显示:肌肉减少症(P=0.013)、全胃切除术(P=0.017)是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肌肉减少症是早中期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2肌肉减少症不是晚期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3利用胃癌患者CT检查时的影像资料,评估患者肌肉状况的方法简单可行,有利用对早中期胃癌患者合并的肌肉减少症进行早诊断、早干预,从而改善手术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