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以上,尤其是在西部,除少数几个狭小平原外,大部分为山地所覆盖。自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山地区域有了较快的发展,社会经济状况与生存空间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是由于受到山地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人文基础以及交通信息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制约,致使其发展仍然较为落后。特别是在西部山地乡村区域,经济发展的滞后性以及在发展模式上的偏差,所导致的城乡差距、人地矛盾和生态环境问题还相当严重。山地城镇是山区乡村发展的重要支点,所以针对山地城镇以经济为核心的关键性问题加以解决,无疑将会推动西部山地乡村区域整体的社会经济状况和人居环境质量改善。
论文按照从实践认识到理论探索,再到实践运用的基本逻辑线索,探讨了西部山地城镇在诸多因素制约下中小企业集群的成长路径问题。研究依“区域——城镇——集群”序列展开,其间综合运用了城市学、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尝试性地建立了中小企业集群成长路径分析的理论框架,并在研究和对比我国发达地区集群化发展实践的基础上,概括性地提出了西部山地城镇中小企业集群成长路径的基本特征和相应对策。
研究认为,中小企业集群成长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本身将受到自组织、外部环境和被构组织等机制的作用,所以对于促进西部山地城镇中小企业集群成长而言,则需要积极致力于其成长机制的孕育和优化。中小企业集群的成长路径是其成长机制作用过程的外在显现,而成长路径选择则是对成长机制的作用方式做出相应约定。通过对我国浙江、广东等地企业集群化区域的发展实践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认为,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环境,将决定不同地域中小企业集群的成长路径具有差异性。结合西部山地城镇的现实背景,论文指出今后其中小企业集群的成长路径,将是以市场化力量为基础,以政府激励为导向,内生优势孕育和外部条件利用相结合的渐进式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实现途径。
目前西部山地各级地方政府已开始重视对中小企业集群成长的规划引导。研究通过对相关实践的分析认为,制定系统、全面的“集群规划”是政府部门对集群成长进行引导的一种重要方法。论文就此阐述了制定集群规划的目的、所要实现的功能及其自身特点,并提出集群规划编制的框架与方法。文章最后以重庆大足县龙水镇五金产业集群的发展实践作为分析背景,做了出相应的实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