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是一种可引起维管束病害的土传性植物病原菌。大丽轮枝菌寄主广泛,可侵染数百种双子叶植物引发黄萎病,其中包括多种经济作物,如棉花、马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是一种可引起维管束病害的土传性植物病原菌。大丽轮枝菌寄主广泛,可侵染数百种双子叶植物引发黄萎病,其中包括多种经济作物,如棉花、马铃薯、番茄、莴苣等。因此探究大丽轮枝菌致病相关基因并阐明其分子机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积累是高等植物抵御病原菌侵染的一种普遍的防御机制。病原菌进化出基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ROS清除系统,抵御寄主植物防御反应产生的胞内外ROS,使病原菌突破寄主植物的防御系统,成功侵染并定殖于寄主中。但SOD基因家族在大丽轮枝菌中的作用尚不明确。前期研究发现,棉花组织诱导的大丽轮枝菌分泌液中存在大量致病相关蛋白,其中无信号肽的Cu/Zn-SOD(VdSOD1)表达上调3.95倍,提示VdSOD1可能在大丽轮枝菌与寄主相互作用及致病力中发挥作用。因此,本文围绕VdSOD1的分泌特性与致病力功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酵母信号肽追踪实验(the yeast signal trap assay)证明VdSOD1不具有信号肽。Western blot结果显示VdSOD1能够在大丽轮枝菌分泌液中检测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VdSOD1在侵染过程中能够转运到寄主表皮细胞外周。说明无信号肽的VdSOD1可有效分泌到胞外。2.为进一步研究VdSOD1的功能,构建了VdSOD1缺失突变体ΔVdSOD1。发现ΔVdSOD1对胞内活性氧产生剂甲萘醌(menadione)表现出高敏感性,说明VdSOD1能够清除胞内ROS;ΔVdSOD1侵染的棉花根系与野生型菌株侵染的棉花根系相比,超氧阴离子的积累明显增加,说明VdSOD1也能够清除寄主防御反应中产生的胞外ROS。因此,VdSOD1是一个既可在胞内又可在胞外发挥作用的双功能SOD蛋白。3.致病性试验表明,ΔVdSOD1对棉花和烟草的致病力均较野生型显著下降,VdSOD1的缺失影响了大丽轮枝菌在寄主中的定殖。说明VdSOD1是大丽轮枝菌致病性所必需的。综上所述,VdSOD1是大丽轮枝菌无信号肽类分泌蛋白。既能够清除胞内ROS又能够清除寄主防御反应产生的胞外ROS。尽管VdSOD1不是大丽轮枝菌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但它的存在对大丽轮枝菌的毒力功能有重要影响。
其他文献
基于MCDF理论的GRASP大型程序计算原子波函数的理论方法已经很成熟,并且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天体物理学、激光核物理、医学、生命科学、原子频钟等交叉学科上,用来解决独立学科
电能作为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其安全性、可靠性分析一直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电网互联范围的扩大,电网运行环境愈发复杂多变,随之发生的多起
蛹虫草菌(Cordyceps militaris)的代谢产物中包括虫草素、虫草多糖和虫草酸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这些活性物质有抗病毒、抗菌抗炎、抗氧化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理功能。蛹虫
微通道板(Microchannel Plate,MCP)探测器广泛应用于各种物理实验中,以探测带电粒子(电子和离子)的碰撞位置。位置灵敏MCP探测器可用于确定离子-原子碰撞过程中散射离子的电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酸且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尽管lncRNA被报道参与了诸多生物学过程,其生物学意义和分子机制仍不十分清晰,并
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金属节点和有机配体通过配位效应,范德华力,氢键等相互作用自组装而成。MOFs是一类有前途的传感材料。MOFs的光致发光特性很大
分子力场在科学研究中越来越重要,使用分子力场模拟的研究方法与传统实验相比,具有成本较低、并且可以准确的观察化学反应每个时刻的详细信息的优势。RNA不仅仅是一种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它在人和动物的生理上起着很多重要的作用,而且科研工作者们在科研实验中发现了越来越多其他的功能。目前RNA分子力场通常依据点电荷建立模型,这种模型的准确度不够高,预测效果较差。实际上,原子核周围的电子云分布不是一个标准球型,
HERG(Human ether-a-go-go-related gene)基因编码快速延迟整流钾离子通道的孔道形成亚基(α亚基),即Kv11.1,由它介导的快速延迟整流钾电流(IHERG)在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过
本文围绕黔北遵义地区二叠纪瓜德鲁普世-乐平世过渡时期与全球性对应的硅质沉积事件,从茅口组中硅质岩剖面的地层学、岩石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入手,研究硅质岩的成因机制,明确黔北遵义地区硅质岩的类型、时空展布、沉积环境、及形成过程,为该时期盆地内古地理、古构造、古海洋、古生物演化及锰矿成矿作用的研究提供重要窗口。通过对研究区内ZK1103钻孔、南茶锰矿井下、西坪大同、铜锣井背斜、割麻村、大山窝、石家寨
氟硼二吡咯化合物(BODIPY,BDP)及其衍生物是一类新型的有机荧光染料,具有高摩尔消光系数,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光稳定性,对环境的极性和pH相对不敏感,生理条件下稳定。因此,B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