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海省多禾茂地区位于青藏造山高原东北缘的祁连、西秦岭、东昆仑三个造山带的交汇部位。通过对多禾茂盆地出露的火山岩岩石学、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盆地形成的构造环境,为揭示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演化及其深部的响应过程提供信息和依据。研究区内火山岩岩性主要为碱性玄武岩、火山碎屑岩及首次发现的白云石碳酸岩,初步厘定其时代为早白垩世。研究区内火山岩相划分为爆发相、溢流相、侵出相、潜火山相及火山一沉积相等,其中大面积分布的溢流相与陆相沉积的红层互层,为同时代喷发、沉积的产物,火山岩与沉积岩表现为一套完整的火山—沉积地层。根据火山岩相类型的分布特征,结合地面高精度磁测资料,区内火山机构总体上呈现出数目较多、个体规模较小、分布形式受区域大断裂控制及具有裂隙式多中心喷发的特征。通过对多禾茂火山岩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数据的分析,结合岩石适用的判别图解,判定其属于富钠质偏碱性的火山岩系列,只有少量地壳物质混染,形成的构造环境为陆内张裂环境。从而确定多禾茂盆地为一大陆裂谷盆地,由于新特提斯洋壳向北俯冲,盆地受到南北向的挤压,东西向的引张,盆地所在位置首先形成南北向的断陷,随着断裂的加深,地幔物质上涌在地表形成基性玄武岩。火山作用停止后,热源供应中断,岩石发生热收缩作用,并引起岩浆房空虚、沉降,导致多禾茂盆地后期具有坳陷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