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志愿者激励机制研究——基于山东若干志愿者组织的调查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leagel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和完善志愿者激励机制,对于保障志愿者权益、调动志愿者积极性、保持志愿者队伍稳定、激发志愿者服务热情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志愿服务水平和质量,也是实现我国志愿服务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研究在需求层次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综合激励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访谈法实地调查研究了来自社区、企业、事业单位、高校、民间草根组织、慈善组织等23个志愿者组织及2个相关单位,总计35个调查对象,总结当前志愿者激励的现状,分析影响志愿者激励机制的因素,发现目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志愿者综合激励模式”。  文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导论部分。在导论中详细论述了本研究的意义;梳理并分析近年来学术界对激励机制的研究情况,阐述本研究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等。  其次,基于调查研究,分析志愿者激励机制的现状。第一,在激励制度方面,中央和地方正在不断加强和完善激励制度的建设,但不同地区及各基层志愿者的激励制度建设尚不平衡。第二,将激励内容分为自我激励、组织激励、国家和社会激励三类进行分析,发现无论从志愿者的价值追求抑或本质特征来看,他们都更加注重来自精神层面的收获,因而对志愿者的激励内容也是重精神而轻物质的。第三,在激励形式方面,时间上以延时激励为主,频率上组织激励频率较低,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直接激励和间接激励均共同发挥作用。第四,在激励效果方面,在社会资本理论的指导下,发现激励机制对调动志愿者积极性、促进志愿服务组织的良性运行和长远发展,以及对志愿服务对象和社会的积极作用。  再次,探究激励机制的影响因素。从宏观层面来看,相关法律政策、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志愿服务文化传统是对激励机制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从微观层面来看,来自志愿者组织的规章制度、志愿服务的内容和领域、活动开展的资金支持以及志愿者自身素质等都是影响激励机制的微观因素。  最后,文章从国家、社会、组织、个人四个层面分析并指出当代中国志愿者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志愿者综合激励模式”,希望对于建立和完善志愿者激励机制,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有所助益。
其他文献
在城市化之前同质性很强的村民,农转非之后却被贴上了“懒人”和“富人”这样截然不同的标签,这种分化与变迁是如何产生的?在这里我不想讨论城市化前后这个社区的客观层面上的
失独问题是近年来一个凸显的社会问题,本文以失独家庭社会支持体系为研究对象,借鉴社会支持理论和先行研究成果,从应然性和实然性两个方面对失独家庭社会支持体系进行考察和分析
失地农民问题一直是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失地农民补偿款在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之间的分配是关系失地农民权益的最后一环,学者们尽管对村级分配予以关注,但更多的只是一些不
本研究以被拆迁户的维权行动为思考起点,利用斯科特的“日常抵抗”理论与集体行动理论为分析工具,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兰州市城郊村L村庄被拆迁户维权事件进行描述性研究,通过笔
为了解不同时期生长温度对烟草蔗糖代谢的影响,以云烟87为材料,通过人工气候室模拟云南江川、贵州遵义和河南襄县的气温条件,在烟草移栽-团棵、团棵-现蕾及成熟期进行温度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和迅速推进的城市化带动了建筑装饰行业的极大发展。装修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了大量的农民工在其中就业。由于制度身份等原因,装修劳
世界各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养老问题成为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老龄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因而可以说,解决了农民的养老问题,中国的人口老龄
法制化的实现不仅仅表现为具体的法律制度的现代化以及司法实践的现代化,而且表现为公民法律意识的现代化。深入了解中国农民的法律意识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而透视法律在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