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极限学习机的遥感地球化学元素组合反演模型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wa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球化学勘查是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中获取找矿信息的重要手段。地球化学异常信息提取是确保勘查地球化学方法有效性的重要环节。然而,地球化学勘查不可避免涉及大量采样工作,对于工作环境恶劣人们难以到达的地区,大范围、高精度、多尺度的地球化学数据极难获取。随着地质成矿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地球化学与遥感技术相融合,综合分析与预测成为找矿发展趋势。为了实现高效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的地球化学数据,本文研究适用于复杂地质条件下遥感地球化学反演模型,以提高地球化学局部异常提取能力。遥感地球化学反演的关键为建立地球化学元素与遥感影像之间的对应关系。现有遥感地球化学反演模型没有考虑复杂地质因素控制下地球化学元素呈现出的共生组合特征。因子分析是研究元素共生组合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时,地球化学异常分布具有不连续性、突变性、多样性等非线性特征。基于传统线性回归的方法很难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直接影响反演的可靠度。核极限学习机(kernel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KELM)将未知隐含层特征映射用核函数替代,具有运算速度快、泛化能力强等性能。基于此,本论文针对地球化学异常提取问题,通过对地球化学元素进行因子分析,建立元素组合以反映地球化学元素共生组合特征;基于核极限学习机建立遥感地球化学元素组合非线性反演模型。本论文以鄂尔多斯盆地三道桥地区作为研究区,选取研究区1:20万土壤地球化学数据与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进行反演分析。对研究区内重要指示元素,利用因子分析建立地球化学元素组合;基于KELM建立研究区地球化学元素组合与OLI影像非线性对应关系,实现研究区大范围高精度地球化学数据预测反演。在反演模型验证方面,分别基于单元素与元素组合结合极限学习机与核极限学习机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反演预测结果,本论文所构建的反演模型获得了较高的预测精度与较低的预测误差,表现出更优越的预测能力。同时,选取已知矿点进行异常区对应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已知矿点均落入本文所提模型反演数据所圈定的异常区或位于异常区边缘;较原始地球化学数据与对比方法,展现出了与已知矿点更好的对应度,验证了基于KELM的遥感地球化学元素组合反演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所构建的反演模型获得的预测数据有效补充了原始地球化学数据,可与原始地球化学数据结合分析,发掘原始地球化学数据异常提取无法圈定的异常区域,为进一步的找矿工作指明方向,降低环境恶劣区域地球化学勘查工作成本。
其他文献
由于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及其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具有柔性、质轻、可溶液制备以及大面积加工等优势,成为当前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尽管如此,有机太阳能电池在器件的能量转化效率和稳定性方面与商业化的硅基太阳能电池还有一定差距。因而,为了扩展其进一步应用还需要深入的科学研究。为此,本工作分别从器件的界面工程和活性层结构两个角度出发,制备了具备更高性能
500N是澳标带肋钢筋AS/NZS 4671:2001标准中的高强度钢筋牌号,属于一种节约高效型建筑结构用材料,产品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塑性及焊接性,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机场及石
我国一直是渔业养殖和出口大国。将淡水渔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小杂鱼利用起来制作成独具风味的火焙鱼,不仅能推动渔业资源的综合利用,还能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但是小杂鱼易于腐败,而且腥味较重,影响产品风味。因此本课题选取来自南洞庭湖的小杂鱼为研究对象,以火焙鱼研制作为重点,针对其脱腥工艺、储藏过程中各理化指标的变化以及油炸工艺开展探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火焙鱼原料脱腥工艺研究:采用生物脱腥法,将
为改善宏观一维岩心驱替实验无法直观地反映多孔介质中颗粒-液-固多相作用机理及微尺度流动特征等方面的不足,实验采用二维可视化微观模型对微纳米颗粒的流动特征和驱油机理
由于近年来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容量有限的飞行器所使用的高能量密度燃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了满足新一代先进航空燃料的需求,许多研究人员尝试开发燃烧热值高、凝固点低的
丙烯酰胺(Acrylamide,简称AM)和羟甲基糠醛(Hydroxymethyl furfural,简称HMF)是食品热加工过程中伴随美拉德反应产生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黄酮化合物因其广泛的生理活性作用,被用作天然的外源性添加剂添加到食品中来抑制AM和HMF的生成。本文以葡萄糖-天冬酰胺(Glu-Asn)为底物模拟高温低湿的美拉德反应体系,比较研究16种黄酮化合物对反应体系中AM和HMF生成的影响
车轮踏面剥离问题导致车轮服役寿命严重降低,不仅大大增加了铁路的运营成本,而且会直接危害行车安全。某型号货运机车在某区段上线运行很短的里程之后,大多数车轮踏面即发生
振动分析是机械设备状态监测的常用方法,通常情况下,从机械设备采集到的振动信号中包含着一些噪声,这些噪声的存在使得有用信号特征信息微弱,信噪比低,影响对设备的诊断结果。因此,如何提取微弱故障特征信息,提高信噪比成为故障诊断领域的关键课题之一。传统的微弱信号特征提取方法多从降噪入手,而随机共振能够利用噪声来增强微弱信号能量。为解决传统随机共振方法滤波效果的不足,本文基于随机共振基本理论及现有研究方法的
在微小型燃气轮机中,由于转静系间隙的存在,在压气机和涡轮之间形成气流盘腔。涡轮动叶进口处的高温高压燃气会侵入到盘腔内部,使得盘腔过热并影响燃气轮机工作安全,因此需要从压气机出口向盘腔内引入封严冷气来抑制燃气入侵。盘腔封严流对向心涡轮部件和整机性能影响显著,掌握其内部流动机理及燃气入侵特性对部件设计及整机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向心涡轮盘腔内部流动及其与涡轮主流的耦合机制开展深入研究,就其中的
叶片湿润时间(LWD)是植物病害模型的重要输入变量之一,它与许多叶部病原菌的侵染有关,影响病原侵染和发育速率,为了估测日光温室黄瓜叶片湿润时间的横向分布和准确地预测黄瓜霜霉病初侵染发生的时间和方位,本研究于2019年3月和9月在北京两个不同类型的温室(小汤山温室和房山温室)内按照棋盘格法设置9个采样点部署温湿光传感器和目测叶片湿润时间,每隔1h采集一次数据,定植前在小汤山温室和房山温室内中央位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