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管理贸易的理论思考与政策分析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rty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论述了管理贸易的基本理论.在这一章中,笔者试图采用新制 度济学的理论工具分析管理贸易的经济学内涵.对管理贸易理论的制度分析,是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在国际经济学领域的一种尝试,也是一个新的拓展.管理贸易是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博弈的结果,是目前"最优选择"的一种贸易制度,是各国在无法达到最佳目标模式时所能选择的次佳目标模式.其本质是有组织的自由和协调的保护.管理贸易理论在具体政策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偏向性.从理论上讲,这种偏向与贸易制度变迁与创新的路径依赖是有关的;第二章阐述了管理贸易的政策.管理贸易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兴起具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原因的.实际上,1948年生效的GATT就已经隐含着管理贸易的机理了.管理贸易促进了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发展,而国际贸易协调机制也大大充实了管理贸易的内容.作为正在加速运行的国际贸易政策,管理贸易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形式.而实施管理贸易的各国,如美国、日本及发展中国家,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美国更具有进攻性,日本具有选择性,而发展中国家又具有防御性.这些国家的贸易政策大大促进了国际管理贸易的发展.管理贸易将成为今后世界贸易体制发展的主流.第三章针对中国对外经贸的现状,着重研究了中国对外经贸的政策选择与适应性对策问题.国际管理贸易对中国的经贸发展必然存在着重大影响.这些影响既有正面的,又有负面的.它不但为中国对外经贸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对中国对外经贸提出了挑战.因此,中国必须要正视这一新情况、新趋势,作出中国对外经贸的政策选择与设计,进行中国的贸易制度变迁与创新-实行偏保护的管理贸易政策.围绕 着这一创新的贸易体制,中国应采取一系列的适应性对策,以保证中国对外经贸在稳定、公平的轨道上发展.
其他文献
以1997年7月2日,泰国政府宣布放弃实行了14年之久的联系汇率制度,实行浮动汇率,随即泰铢大幅贬值为标志,席卷了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主要有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自1978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迈入了第35个年头。如果说前三十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那么近五年来,在全球金融危机与债务危机的拖累下,我国的经济增速开始放缓已是确凿
不久前参加了信息产业部主办的IP China第三届中国集成电路与软件知识产权峰会.中国电子企业多年来饱受国外技术专利费造成的产品成本过高之苦,其对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反垄断
资产重组目前已成为中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进而实现中长期宏观经济目标的主旋律.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案例迅速增加.随着中国证券市
气候变暖、能源短缺使得发展低碳经济已经迫在眉睫。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得出结论,与2000年水平相比,到2050年需要全球碳排放量至少削减50%才能把全球长期平均温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近年来,证券分析师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众所周知,分析师通过向投资者提供各种预测与投资建议,显著的影响了他们的交易决策和资产价格。然而,分析师的作用并不局限
该文的基本思路是以控制价变动的主要因素为标尺,揭示和描述股市及股票价格运动 的基本特征,目的在于使研究更接近股价运动的本质,使评价和预测更接近现实.该文作者运用自己
一、设计背景:今年我所带的班级,从整体上讲,学生比较优秀,但学生的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一是部分学生对弱科未加重视,导致弱者恒弱;二是个别学生自制力较差,导致时间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