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烷基环戊烷的合成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mol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分水器法、高压釜法及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了具有超低挥发度可用于空间和微电子机械装置( MEMS)的一系列多烷基环戊烷(MACs),制备了由其和自组装单分子膜形成的纳米厚度的双层薄膜并研究了薄膜的润滑性能;制备了在MACs中很好溶解的Ag和ZrO2纳米微粒,研究了其与MACs复配后的纳米摩擦学性能。   1.在一系列多烷基环戊烷(MACs)中,2-辛基-十二烷基取代的多烷基环戊烷(MACs)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很低的挥发性、优良的高低温性能和润滑性能以及与添加剂有良好的互溶性,可替代PFPE作为潜在的空间润滑剂。   2.MACs与硅基体或DLC表面的两种单分子层膜形成双层膜,MACs在单分子层膜表面形成规则的不连续的纳米尺度的岛状薄膜结构;MACs降低在硅表面烷基硅烷单分子层膜的摩擦系数,对硅表面全氟硅烷单分子层膜的摩擦系数影响不大;MACs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和自修复能力,显著提高硅表面两种单分子层膜的耐磨性和承载能力;MACs明显降低全氟硅烷在DLC表面的单分子层膜的摩擦系数,显著提高其耐磨性和承载能力。   3.由于具有低剪切力和良好润滑性能的金属银膜沉积在摩擦副表面,Ag纳米微粒与MACs复配后能显著降低MACs的摩擦系数,提高其承载能力和耐磨性。   4.三辛基氧膦修饰的ZrO2纳米微粒在边界润滑下,无机ZrO2纳米微粒在摩擦副表面形成沉积膜而有机修饰层中的P在摩擦过程形成化学反应膜,两者的协同作用提高了MACs摩擦学性能。
其他文献
异丁烷与正丁烯在强酸催化下反应生成支链烷烃混合物,称为烷基化油(alkylate)。烷基化油是一种理想的汽油组分。2001年全球烷基化油的产量为7400万吨,在欧美的汽油组分中占14.3
[学习情境与任务]rn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纵向的积累与创新,同时也离不开横向的沟通与借鉴.坚持对话,摒弃偏见,增进交流,消除隔阂,人类文化就会展现出共同繁荣、异彩纷呈的灿烂前
期刊
对表面纳米结构的构筑和调控是实现分子电子器件的重要前提条件。其中,自组装技术是制备纳米结构的重要途径。然而,要制备功能性器件和结构将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多组分复合体系的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笔者说:“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数学是一门魅力与枯燥同时存在的学科,如何使学生消除数学枯燥、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情感教育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学习。如果教
复杂难分离体系的分离是化工、能源和环境领域的难题。中国盐湖卤水中镁锂比高,部分卤水含有钙离子,锂离子的分离提纯非常困难;锂同位素6Li和7Li是核裂变和核聚变的核心原料,绿
金属锂因具有还原电位最低、理论能量最高等特点而被认为是下一代高比能二次锂电池体系最为理想的负极材料。然而,金属锂在沉积过程中极易生长枝晶,且在表面形成不稳定的固态电解质界面(SEI)膜,由此造成金属锂的循环稳定性差、库伦效率低,极大限制了其商业化应用。因此,抑制锂枝晶的生长、改善SEI膜的性质是金属锂负极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论文发展电化学调控方法并结合多尺度表征技术,从改善金属锂表面形
学位
本论文综述了仿生超疏水性表面的研究进展,以自然界多种超疏水性植物表面为仿生基础和以摩擦学为应用背景,由此得出本文的选题依据,将仿生超疏水性表面的研究拓展到工程材料,所构
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是新的远红外波段光谱测量技术,含有丰富的物理、化学信息。许多凝聚态物质以及生物大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都落在THz波段范围,研究物质在太赫兹波段的
三氮环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广泛应用于烯烃环氧化和二羟基化反应、硫醚、C—H、醇、酚氧化反应、DNA切割反应、磷酸酯和蛋白质水解反应。本文以1,4,7-三(2-羟基丙基)-1,4,7-三氮环壬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在中国,多煤少油的现状决定煤化工是中国重要的产业。而费托合成能够把通过煤、天然气获得的合成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液体燃料的过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