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他的教育思想独成系统,且内容丰富。无论是从他的教育内容、教育思想还是教育方法等角度来说,他的教育理论都与语文学科结合最为紧密。所以本文欲在分析韩愈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为语文教学提供借鉴。对于韩愈的研究,学者历来颇重视其文学贡献和思想贡献。即使有从教育方面研究韩愈的,也是从教育学方面出发,没有落脚到语文学科上。基于此种研究现状,本文在第一章内分析了韩愈的教育理论系统,从教育目的、教师角色定位、学生观、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角度详细阐述了韩愈的理论。韩愈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明德的有为之人,这是他作为儒家传人受儒家文化影响的结果。韩愈第一次将教师角色定位为“传道授业解惑者”。这一点是前人所没有的,基本概括了教师的职责。韩愈的学生观在董仲舒三品论的基础之上有所发展,但对下层学生的放弃是他的一个理论缺陷。师生关系方面韩愈崇尚平等的师生关系,亦师亦友,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方面,韩愈认为语文教学应该因材施教,还要注重治学的严谨和活泼的教学方式。他认为学习语文要注重思考,同时批量阅读和自我方法的总结也尤为重要。本文的研究,除了对于韩愈理论的探讨之外,还结合了对于中学语文学习现状的调查结果,对比教学现状,能够更好地将理论指导于实践当中。2003年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使语文教育教学有了新的指导思想。本文第二章结合了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对比韩愈的教育思想,得出了对语文课程标准更为全面的理解。新课程标准首次提出语文素养的培养,就是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和大量的语文材料接触,良好语感的培养。韩愈对于学习材料的价值取向的把握是很严谨的,严格遵循儒家思想。新课标还提出了语文学科的创造能力,韩愈作为“古文运动”领军人物,在打破常规的情况下创造自己新的文学之美是对于这个方面的良好实践,同时他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可以为新课标的这一理念做补充。最后新课标的另一个理念是学科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的统一,这与韩愈泛读百家但精品儒书的行为是相统一的。同时韩愈是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领导者,他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有着独特的观点和方法。本文第三章就从韩愈的阅读和写作主张方面寻求对于中学语文实践的指导。韩愈的阅读主张重视经典,同时涉猎百家,注重思考。思考不仅是思考阅读内容的对错,也要思考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当下的语文教学,阅读量和精细度是短板,运用韩愈的理论,再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可以有效提高阅读的成效。韩愈在写作上主张“不平则鸣”和“自树立,不因循”,这也是打破现在语文作文教学弊端的两个重要方面。“不平则鸣”指导学生从现实中取材,从内心的真实情感取材。“自树立,不因循”则是从立意、文体、文风等方面给予当下写作教学创新方向的指导。韩愈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借鉴,它也可以得到对于当下语文教学观念和行为的改进指明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