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藻类大量繁殖爆发大面积水华释放的藻毒素对环境的污染及人类健康的危害已成为世界很多地区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由铜绿微囊藻属产生的环形七肽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LR, MCLR)具有较强的肝脏毒性及促癌性。 目的:研究MCLR体内及体外遗传毒性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Ⅰ) 应用人类淋巴母细胞TK6研究MCLR的体外遗传毒性。在4h及24h染毒细胞后,分别进行细胞毒性试验、微核试验、TK基因突变试验。分离自发及MCLR诱发tk基因缺失突变体并分析杂和性丢失现象。 (Ⅱ) 应用转基因小鼠(MutaTMMouse)研究MCLR的体内遗传毒性。连续4周染毒后检测小鼠肝脏、肺脏转基因lacZ及cⅡ突变频率及观察是否诱发外周血微核产生。同时检测MCLR是否具有协同致癌剂DEN诱发突变的作用。分析cⅡ基因突变频谱可研究MCLR致突变的分子特征。 (Ⅲ) 应用基因芯片AtlasTMGlass Human1.0 cDNA Microarray系统研究MCLR对TK6细胞1090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结果:(Ⅰ) 4h体外染毒实验结果为阴性,而MLCR染毒TK6细胞24h后,随作用剂量的增加tk位点突变频率明显升高,最高浓度组(80μg/ml)诱发tk基因突变率是对照组的5.1倍,该浓度组同时诱发微核产生。以自发突变及MCLR(80μg/ml)诱发突变细胞基因组DNA为PCR反应模板,进行杂和性丢失(LOH)的分析结果显示MCLR诱导产生半合子LOH比例(41.7%)几乎是对照(20.7%)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