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由青少年向成年人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大学生面临来自环境、学习、社交、经济以及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对大学生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等方面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校园绿地空间作为校园景观和大学生活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总体规划布局、空间构成和环境景观的建设对大学的教育功能、大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和行为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构筑良好的校园绿地空间环境,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梳理借鉴影响绿地使用因素、公共绿地空间使用动机及校园绿地规划设计研究文献,以福建农林大学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使用校园绿地的特点展开现状调查,探索影响大学生使用校园绿地的因素,现状调查总结了大学生使用绿地的使用频率、使用目的、距离以及使用原因等特征,以及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与绿地使用方式的相关性。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之上,尝试将动机理论、满意度理论、环境偏好理论及行为意向相融合,构建包含使用动机、满意度、环境偏好、行为意向4个潜变量、15个观察变量的影响大学生使用校园绿地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接着,以福州市8所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揭示4个潜变量之间的作用机制以及观察变量反映潜变量的有效性。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的论证结果,本文从大学校园绿地的空间布局、空间分隔、空间内容、增加教育功能以及大学生参与五个方面对校园绿地的建设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大学校园绿地建设营造提供更广泛的实践与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