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犯罪对象的变迁——从网络虚拟财产的视角分析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f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科技和法律两者的互动关系的角度来看,科技的变迁导致既有法律体系出现落伍、松动甚或完全失灵的现象,几乎是历史常规。随着网络事业的发展,网络虚拟财产也随之出现,从其诞生之日起,围绕其是否存在价值、法律属性、受到侵犯时如何救济等论争就一直未曾停息。   侵犯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具有的严重社会危害性,但目前我国现行刑法规定的财产犯罪的犯罪对象尚未包括网络虚拟财产。本文拟就通过对网络虚拟财产的范围、法律性质、特征和价值计算模式进行分析,论证网络虚拟财产归入财产范围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进而将其含括于财产犯罪的犯罪对象之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网络虚拟财产作为财产罪犯罪对象与现行刑法规范和刑法理论的冲突。   本文分为引言和正文,共计4章。   第一章简要概述了网络虚拟财产的发展与存在形态,比较和评析了当前理论界对网络虚拟财产范围的三种标准,进而提出了“折衷说”这一划分标准。   第二章首先从财产的法律内涵和本质特征着手,比较分析了网络虚拟财产和现实财产类型的异同;其次,论证了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结合当前民法的发展动态,提出了网络虚拟财产的属性是“债权的物权化”这一观点;最后,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价值予以了论证。   第三章在本文一、二章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虚拟财产的必备特征、独有特征和一般特征;列举了网络虚拟财产价值的计算模式和衡量其价值的标准。   第四章主要研究了网络虚拟财产作为财产罪犯罪对象,与现行刑法财产犯罪的规定在客体、客观方面的冲突,与罪刑法定原则和刑法谦抑性原则等刑法理论上的冲突。
其他文献
本文由第一部分:绪论、第二部分:影像文化志的文本构成、第三部分:解读影像文化志和结论四个部分组成。作为正文的补充,文后附有影像文化志文本的文字脚本作为附录。 第一部分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既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也是一个崭新的理论课题,基层党组织建设新格局的构建不仅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而且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
图像处理是通过图像模型建立更直观的反映图形特征的一种手段,数学形态学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能客观的保持图像的基本性质、特征,提高了图像目标的清晰度,使图像边缘更为清晰
“我驾龄有5年了,每到夏天,胳膊就被晒得很黑.谁知被暴晒之后,皮肤上却出现了红斑,而且还伴有刺痛感.”近日,驾驶员小段来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科就诊,被医生诊断为日光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浪潮的深入,大众传媒作为“软权力”的表现形式之一,越来越积极主动地影响着当代国际政治领域并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作为日益关注的热门话题,本
新课程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在新课程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倡导学生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The new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司法实践中,行政审查强度主要被看作一个事实问题。现有制度涉及行政审查强度的规定,要么太过具体而无法定位,要么基本可以被涵盖在行政救济制度所确立的5项合法要件中,具体而言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语文教师组织具有创新性语文自主学习可以从课堂准备、课堂组织、课堂生活、学习引导等方面入手。其中学法指导可以是符号标记法、学生“学案”设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