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久亮主任治疗胸痹心痛经验总结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or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胸痹心痛病名最早见于秦汉时期《足臂十一脉灸经》,其中有少许症状描述。 《黄帝内经》中对“心痛”的症状和分类进行了描述,将“心痛”分为“厥心痛”、“真心痛”,并指出预后,但并无治则治法。其后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胸痹心痛合为一篇提出了胸痹心痛的病机为“阳微阴弦”的本虚标实之证,并根据症状不同分别给出了相应的治疗方剂。晋隋时期葛洪、王叔和等人进一步阐述了厥心痛和真心痛的区别,并提出厥心痛实为心包络代心受邪。宋金元时期李杲、朱丹溪等人多将心痛胃脘痛在一起讨论,刘完素将心痛分为寒厥、热厥、大实三种,整体上将“心痛”的范围扩大了,治疗多重视辛温散寒补益脾胃等。明清时期以王肯堂及其《证治准绳》为代表,“心痛”与“胃脘痛”、“膈下痛”从病机及症状等方面区别开来。各医家通过注解仲景《金匮要略》中对胸痹心痛的病机论证,丰富对了胸痹心痛的病机理解。叶天士多从活血逐瘀的角度治疗胸痹心痛,王清任尤其重视气血,开创了膈下逐瘀汤、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补阳还五汤、通窍活血汤等著名方剂,并且在活血同时重视补气,丰富了仲景以来较单调的辛温化痰法治疗胸痹心痛,其理论及方剂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胸痹心痛的治疗中。目前中医界所谈论的“胸痹心痛”中的“厥心痛”基本对应西方医学“冠心病心绞痛”,现代中医总体认为,胸痹心痛病机大致为:年老阳气虚损不能温煦血脉不能鼓动气血运行、久食肥甘厚味或饮酒过多损伤脾胃酿痰阻脉、情志不调日久伤脾酿痰阻脉、阳气本虚寒邪内侵凝滞血脉。皆是从仲景“阳微阴弦”、“本虚标实”理论扩展而来。病位在心(一说心包络),但根据五脏相关理论,其余四脏皆与其有密切关联。胸痹心痛发作期多表现为痰浊、瘀血阻滞而痛,疼痛位置主要在膻中或左边胸部,疼痛多为发作性疼痛,同时可伴有上肢、头颈部放射痛,可伴有面容苍白、大汗或冷汗、喘促等,治疗当以化痰理气活血逐瘀为主;缓解期多表现为心、脾、肾等亏虚之气短心悸、乏力,治疗当以补益气血平衡阴阳,尤其以补益心气心阳为主。病情轻者发作频率低,程度微小的胸部闷窒或隐秘不明显疼痛,或模糊的的不适;病情重则胸痛程度剧烈,疼痛性质呈压榨性疼痛及绞状痛。发作可有诱因,多为劳累、饱食、寒冷以及情绪激动等。本文中医方面从定义、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方面系统梳理了中医经典著作中对胸痹心痛的描述,总结了近代中医方面对胸痹心痛治疗的新方法。西医方面总结了冠心病心绞痛现代西医研究成果。方法:本文主要运用两种研究方法:文献采集,临床病案分析。对张久亮主任治疗冠心病的思路及临床经验进行研读、分析。汇报分析两例典型经影像学确诊的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患者,其中一例应用联合中西医治疗1年,治疗前后症状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著好转。另一例治疗前后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情况好转。
其他文献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在统计分析重点学科硕士学位论文的引文数量、类型、语种的基础上,可以发现重点学科硕士利用文献的规律、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加强与重点学科用户的联系、
本文所要回答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在一个同性质的交易中,为什么人们会选择A而不选择B.笔者提出的观点是依赖于"产品不可替代性"这个概念的.在提出这个概念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
文物藏品是博物馆发挥功能的重要基础,文物藏品的利用对处在综合转型时期的我国博物馆事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博物馆在利用文物藏品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探索出
本文旨在探讨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学理论,归结于振宣主任医师在临床上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性关节炎的经验。本文主要通过观察导师临床疗效,结合古今相关文献综述
本文从社会文化背景方面,对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内容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魏晋南北朝战乱频仍,灾祸不断,人民流离失所,朝不保夕。作为对残酷现实的心理补偿,古己有之的得道成仙、
11月18日,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举办F2科学峰会暨颁奖典礼,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80位科学家齐聚一堂,讨论涉及计算机、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前沿话题,同时也为20
研究背景房颤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所致的卒中具有较高的复发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大量研究表明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房颤患者卒中的发生,因此,采取有效抗凝治疗已经成为房
目的:在中西医学理论以及计算机自适应和条目反应测试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研制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O量表。方法:1.成立研究组首先建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工作组,分
随着儿童阅读推广运动的兴起,公共图书馆推出了很多意在引领儿童阅读风气、塑造儿童阅读氛围的举措。但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儿童阅读推广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可以通过观念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