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慢血流心脏磁共振评估其微循环的临床研究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c8356341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3.0T心脏磁共振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患者进行成像,获取心功能参数、心肌灌注参数,研究CSF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情况,对CSF患者进行病情及预后评估,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法]收集2019年9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冠脉TIMI血流3级且心外膜下冠脉狭窄≤30%,同时动态心电图未见ST-T改变的25例患者作为非冠状动脉慢血流组(NCF组)为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冠脉TIMI血流<3级且心外膜下冠脉狭窄≤40%的患者作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组(CSF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将CSF组分为单支冠脉慢血流组(A组)、双支冠脉慢血流组(B组)、三支冠脉慢血流组(C组);对CSF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前作为D组(治疗前),随访结束作为E组(治疗后);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相关血液检验指标。所有患者入院14天内行心脏磁共振检查,获得心功能参数(LVEF、LVEDV、LVESV)及灌注相关参数:最大上升斜率(Slopemax)、达峰时间(tpeak)、相对峰值信号强度(RSIpeak)、灌注曲线下面积比(AUC%)。根据灌注曲线特点将各节段分为灌注正常、灌注减低和灌注缺损节段。了解CSF组与NCF组、CSF组治疗前后心肌灌注参数是否有差异;了解不同冠脉病变数量CSF患者的心肌节段灌注类型,比较冠脉慢血流血管数量与心肌节段灌注类型是否有相关性。[结果]1.冠状动脉慢血流组(CSF组)第1-16节段Slopemax较非冠状动脉慢血流组(NCF)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慢血流组(CSF组)第1-16节段tpeak较非冠状动脉慢血流组(NCF)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慢血流组(CSF组)第1-16节段RSIpeak较非冠状动脉慢血流组(NCF)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慢血流组(CSF组)第1-16节段AUC%较非冠状动脉慢血流组(NCF)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支冠脉慢血流组(A组)、双支冠脉慢血流组(B组)、三支冠脉慢血流组(C组)的Slopemax相比,第1-16节段存在差异,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B组第1、3-5、7-12、14-16节段的Slopemax较A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双支血管慢血流组与单支血管慢血流组相比该节段局部对比造影剂浓度增加速度减慢,其余节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第1-16节段的Slopemax较A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支血管慢血流组与单支血管慢血流组相比该节段局部对比造影剂浓度增加速度减慢;C组第2、6、7、11-13、15、16节段的Slopemax较B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支血管慢血流组与双支血管慢血流组相比该节段局部对比造影剂浓度增加速度减慢,其余节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支冠脉慢血流组(A组)、双支冠脉慢血流组(B组)、三支冠脉慢血流组(C组)的tpeak相比,第1-6、8-16节段存在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节段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第1-6、8-16节段的tpeak较A组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支血管慢血流组与单支血管慢血流组相比该节段局部对比造影剂流入时间延长,第7节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第3、4、9、10、12-15节段的tpeak较B组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支血管慢血流组与双支血管慢血流组相比该节段局部对比造影剂流入时间延长,其余节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第3、4、12、16节段的tpeak较A组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双支血管慢血流组与单支血管慢血流组相比该节段局部对比造影剂流入时间延长,其余节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单支冠脉慢血流组(A组)、双支冠脉慢血流组(B组)、三支冠脉慢血流组(C组)的RSIpeak相比,第2-6、9-16节段存在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节段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第2-6、9-12、15、16节段的RSIpeak较A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支血管慢血流组与单支血管慢血流组相比该节段局部对比造影剂相对峰值浓度减少,其余节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第9节段的RSIpeak较B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支血管慢血流组与双支血管慢血流组相比该节段局部对比造影剂相对峰值浓度减少,其余节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第3、6、11、12、15节段的RSIpeak较A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双支血管慢血流组与单支血管慢血流组相比该节段局部对比造影剂相对峰值浓度减少,其余节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单支冠脉慢血流组(A组)、双支冠脉慢血流组(B组)、三支冠脉慢血流组(C组)的AUC%相比,第1、3-13、15、16节段存在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节段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第1、3-7、9-12、15、16节段的AUC%较A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支血管慢血流组与单支血管慢血流组相比该节段局部对比造影剂相对累积量减少,其余节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第1、3、4、7、8、10、12、13、15、16节段的AUC%较B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支血管慢血流组与双支血管慢血流组相比该节段局部对比造影剂相对累积量减少,其余节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第4、5、16节段的AUC%较A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双支血管慢血流组与单支血管慢血流组相比该节段局部对比造影剂相对累积量减少,其余节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CSF组治疗前(D组)与治疗后(E组)吸烟、胸闷、心悸、气促、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总胆固醇、TG、同型半胱氨酸(HCY)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8例CSF治疗前组与治疗后组患者的Slopemax相比,第1、3、4、10、15节段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7、8、11、12节段tpeak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1-9、12-16节段RSIpeak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3-16节段的AUC%存在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冠状动脉慢血流组(CSF组)与非冠状动脉慢血流组(NCF组)相比患者的年龄、BMI、颈动脉硬化、HGB平均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甘油三脂、LVDD、E、A、E/A 比值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壁运动异常、IVST、LVPWT、RVDD、FS、LVEF、LVEDV、LVESV 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中观察到在CSF患者中,单支血管受累出现CSF的占比为22.8%,双支冠脉血管受累出现CSF的占比为45.6%,三支血管受累出现CSF的占比为31.6%;本研究中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以LAD最常见,其次为RCA及LCX;2、CSF组患者与NCF组患者相比存在冠脉微循环障碍,冠脉微循环障碍程度与冠脉慢血流支数相关,冠脉慢血流累及血管越多,灌注异常节段越多;冠脉慢血流灌注异常主要累及左室基底部侧壁及下壁、中间部前壁侧壁及下壁、心尖部前侧壁;灌注异常节段与冠脉慢血流病变相对应;3、CSF患者中部分心肌微循环障碍可以通过强化药物治疗、危险因素控制和改善生活方式等综合治疗得到改善。
其他文献
[背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具有高患病率、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的特点,其最主要的危害是脑卒中及血栓栓塞。国内外指南均推荐卒中高血栓栓塞风险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接受抗凝治疗。但目前研究显示真实世界的抗凝治疗与指南推荐仍存在较大差距,存在抗凝治疗不足、不合理的情况。云南地区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及影响因素目前尚不清楚,缺乏云南地区房颤抗凝治疗的真实数据。[目的]调查云南部
[研究背景]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再入院率和死亡率。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可将心衰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LVEF<40%)、射血分
[目的]通过比较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前后6个月的临床资料,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于真实世界中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19年1月-2020年6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和门诊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的患者120例,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之前记录患者的基线信息,包括血压、心率、血生化、心脏彩超、心脏磁共振及临床用药等,给予
[目的]通过比较肺康复组和对照组慢阻肺稳定期GOLD3级患者的依从性、运动功能、肺功能、生活质量、焦虑和抑郁、急性加重次数和再住院时间等数据的差异,评价肺康复对慢阻肺GOLD3级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04月至2020年0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因呼吸道症状急性加重住院的GOLD3级COPD患者74例,按随机单双数法,均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干预(健康
[目 的]回顾性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据超声心动图肺动脉收缩压分为重度PAH组及非重度PAH组,分析两组间血清学标志物 MPV、PLT、RDW、HB、NT-proBNP、cTnT、DD、CK-MB 等的差异,多因素相关分析各指标与COPD合并重度PAH的相关性,探讨其对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的预测作用。COPD合并重度PAH患者,按GOLD FEV1%pred分
[目的]通过对治疗好转出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外用药及再住院情况追踪、随访,分析出院用药与再住院率的相关性,指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科学合理用药,控制病情稳定以降低再住院率,减少医疗支出。[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心内科治疗好转出院的HFrEF型且心功能Ⅱ-Ⅳ级CHF患者345例,其中48例因资料不全、失随访或具备其他排除因素而被排外,最终纳入29
[目的]初步分析EBV相关的T/NK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EBV-T/NK-LPDs)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3月至2020年10月诊断的11例EBV-T/NK-LPDs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1.临床特征:1.1发病年龄:14~58岁,中位年龄24岁;1.2性别:男性5例(45.45%),女性6例(54.55%);1.3临床表现:反复或持
[目 的]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自噬流受损在I/R损伤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其具体的作用及调控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自噬(autophagy)与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 proteasome system,UPS)作为生物体两个主要降解系统共同作用参与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其中,E2泛素结合酶(Ub conjugating en
[目的]研究本课题所在心脏中心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短期并发症及短期疗效与手术安全性的临床分析。[方法]纳入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之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内科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短期(术后一周以内)随访,对术后并发症及疗效进行分析,讨论各类并发症与各因素的相关性。具体内容包括1.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
[目 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和合并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Bundle Branch Block,BBB)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心功能指标、冠脉造影结果、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等相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