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的视域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200902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在中国的两次翻译,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事件。1987年,中国作家韩少功的首译,在国内掀起了一场阅读和讨论昆德拉的热潮;16年之后,翻译家许钧教授应上海译文出版社之约重译了这部小说,再度引起了文学界和翻译界对这一译事的讨论。从1987年的初译到2003年的复译,从作家韩少功到翻译家许钧,这两个译本究竟有怎样的不同之处?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对这两次翻译的比较,能够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法国翻译理论家贝尔曼在他的《翻译批评论:约翰·唐》中曾提出,翻译批评的支点在于翻译主体,我们需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译者是谁?贝尔曼系统地将译者放入翻译立场、翻译策略和译者视域这三个方面来考察。其中,他借用现代阐释学中“视域”的概念,指出译者的视域,是“所有‘决定’译者所感、所为、所思的语言、文学、文化以及历史的因素。”我们发现,视域这个概念的迷人之处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双重性:一方面,它是一个开放的空间,而另一方面,这个空间又注定有其边界。对译者视域的探寻,从实用意义上看,是对翻译空间之可能性与局限性的呈现,从理论意义上看,也是探求复译意义的一把钥匙。因此,本文试图从译者视域的角度,来讨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在中国的两次翻译。译者的视域与其所在的立足点密切相关。具体来说,立足点取决于译者的身份和译者的时代。每一位译者都有自己生存环境的限定性语境,一定历史阶段所形成的社会、文化、文学和语言等因素,必然影响着译者的所感、所思和所为。1987年,作为作家的韩少功是怎样接触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部小说?是什么原因促使他翻译这部小说?在小说的翻译和出版过程中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挑战?2003年,当许钧重译这部小说时,昆德拉在中国的接受情况、国内文学和翻译理论的发展状况、出版环境和社会环境,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对译者的立足点有了相应的了解后,我们可以进一步讨论,作为作家的韩少功和作为翻译家的许钧,他对于翻译的观点有着怎样的不同?他们各自采取了怎样的翻译立场和翻译策略?他们各自的翻译诉求又是什么?韩少功的初译和许钧的复译,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下,缘起于怎样的翻译目的?产生过怎样的影响?具有怎样的价值?这是我们在本文中所要回答的问题。历史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所构成的。追寻译者的足迹,研究译者在其具体的翻译实践中所面临的可能性与局限性,所持有的立场和所做出的选择,能够帮助我们回到特定的历史空间中,更好地理解译本的价值与翻译的意义,观察翻译史是如何紧密镶嵌在整个时代的文学、语言、社会、文化的交流和进步历程中。
其他文献
<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人类生产生活交汇融合,对社会发展、国家治理及政党建设都带来了重大影响。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强国建设,明确指出,"将信息
科学、有效的作业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通过开展聋校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改变了原来不尽合理的习题形式,研发一套适
美国东部时间2005年2月18日19:00,盛大在提交给纽约证交所的报告中透露,截至2月10日,已经通过其控股公司——地平线媒体,在公开市场购进新浪普通股,控股比例达到19.5%。  这个行动在美国“悄无声息”地完成,但一经披露,立即在中国IT界掀起轩然大波,简直平地一声雷,至今尚未完全平息。    虽然盛大入主新浪已成事实,但盛大与新浪门不当,户不对,新浪董事会如何认这门亲事,甚至认不认这门亲事
汉语中的四字结构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比一般词语有着更强的表现力,是人们喜欢用的一种精粹的语言材料。无论是汉译英中的四字结构的英译,还是英译汉中对四字结构的使用,都应
为了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促进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其他有关法律和法规,财政部制
从安全投入和安全产出的角度分析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各要素之间错综复杂和相互依存的关系;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煤矿安全管理与控制问题;利用VENSIM建模软件做出
<正>5.千古奇才——阿基米德阿基米德(Archimedes,公元前287~公元前212),是古希腊杰出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为世界所公认的3位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另2位为牛顿和高斯).阿基米德
目的:探讨hs-CRP及NT-proBNP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PHD)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9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分为3组,检测单纯COPD组(A组28例)、COPD并发PHD代偿期组(B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