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胎牛血清浓度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zheng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骨髓中包含多种不同的细胞,有造血干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骨原细胞及脂肪细胞。近年来,另一种类型的具有增殖及自我更新能力,并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及脂肪细胞的间质细胞在骨髓中被发现,被称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由于该类细胞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开启了新的道路,例如:急性心肌梗死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中风、肾脏疾病、自身免疫类疾病如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使对它的研究成为了热点。方法:用全骨髓接种贴壁培养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然后分别以体积分数为0.15和0.10胎牛血清的L-DMEM培养基进行原代培养,传代后均以体积分数为0.10胎牛血清的L-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观察原代及传代细胞生长形态及生长特征,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测定MSCs表面标记CD44,CD45和CD90的表达。结果:原代培养采用含体积分数为0.15胎牛血清培养基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较快,原代(平均为8d)及P1代(平均为5d)传代时间较短,两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3代的生长曲线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流式细胞仪检测均呈CD44及CD90阳性表达,CD45阴性表达。结论:用全骨髓接种贴壁培养法,原代培养在含体积分数为0.15胎牛血清的L-DMEM培养液中可减少MSCs培养至第3代时所需时间。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运用认知行为治疗理论,难治性强迫症患者认知功能、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对序贯心理治疗合并SSRIs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给予初步研究。   方法:1.入组
厚夫先生的《路遥传》重新开启了路遥的平凡世界.厚夫先生是路遥的追随者,他撰写《路遥传》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又下了巨大的功夫.《路遥传》的写作胜在对路遥生活资料的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