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和探讨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Uterine artery i nt ervent i onal chemoerabolization)在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可行性,评价其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疗效及作用。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4年9月在延边医院住院治疗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中,临床分期Ib2期及以上分期、肿瘤病灶≥4cm伴不同程度的活动性阴道出血,无其他重要脏器严重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的98例患者行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结合临床实践选择化疗药物为DDP(顺铂)40mg+BLM(博来霉素)15mg+5-FU(氟尿嘧啶)0.5mg。治疗前通过查体及辅助检查记录肿瘤病灶大小,并记录阴道出血量。介入术后于阴道填塞纱布(纱布规格40×40cm,吸血量为50ml),在于6小时、24小时、72小时更换纱布观察出血量变化。按时间段更换纱布见出血量为10ml(纱布浸透1/5),其后至72小时再无阴道出血则视为有效控制出血,并记录其有效控制出血时间。所有患者3周后通过查体及辅助检查记录治疗后的病灶大小,比较肿块前后大小变化。严密观察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后的化疗药物副反应及介入栓塞不良反应。治疗后跟踪记录后期治疗方式、肿瘤残留及淋巴转移情况,跟踪随访远期疗效及5年生存率。结果: 55例伴阴道大出血的宫颈癌患者中行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6小时后有效控制出血的20例;24小时后有效控制出血的供48例;剩余7例72小时后转为血性分泌物,全部达到有效控制出血;24小时内阴道出血有效控制率分别为Ⅰb2期100.0%,Ⅱa1期100.0%,Ⅱa2期86.7%,Ⅱb期83.3%,Ⅲ期70.0%。所有伴阴道大出血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72小时内有效控制率为100%。98例患者完成1个疗程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3周后综合观察各项指标,18例(18.4%)肿块完全消失;60例肿块体积缩小大于50%;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总有效率79.6%(78/98)。治疗过程中有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贫血,药物热,肝功能受损等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最常见,均在对症治疗后缓解。3周后评估疗效,对符合身体条件及耐受手术治疗的Ⅰb2-Ⅱa2期48例患者行宫颈癌根治术;Ⅱb-Ⅲ期患者直接转放疗。宫颈癌根治术后病理回报:组织学检查无癌灶残留的17例,属病理完全缓解;7例有宫旁浸润病灶,9例盆腔淋巴结转移病灶,2例阴道切缘阳性,8例脉管发现有癌栓,其中同时有宫旁浸润病灶及淋巴结转移病灶的5例。本资料中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后淋巴结转移率仅为29.2%(14/48)。行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的98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中随访到的仅59例,其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8.3%、84.7%和71.2%。结论: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后宫颈局部病灶明显缩小,活动性出血达到止血效果;短时间内迅速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手术率及肿瘤切净率,为后期治疗提供有利条件;一定程度拖延肿瘤复发及转移时间,从而改善短期生存质量。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对中晚期宫颈癌的短期治疗疗效不容忽视,但其远期疗效及提高5年生存率方面仍无明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