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慢性肾病患者尿酸清除的下降,血尿酸水平进行性上升;同时高尿酸血症亦是慢性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应用一组中国社区糖尿病人群数据,探讨肾功能校正后的尿酸水平(血尿酸肌酐比)与肾功能进展相关性。方法:本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南京11个社区的3432例2型糖尿病患者,肾病进展定义为肾小球滤过率(eGFR)<15mL/min/1.73 m~2或者血肌酐值为基线的两倍,通过Cox回顾性分析血尿酸肌酐比和肾脏病进展的关系。结果:在中位随访期限30个月中,58(1.70%)患者表现为肾脏病的进展,在高龄、长糖尿病病程、和基线eGFR水平较高患者更为多见。多因素分析提示血尿酸肌酐比是肾脏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HR 1.364[95%CI 1.131-1.646],P=0.001),并且独立于年龄、性别等潜在干扰因素。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肌酐比可能是肾功能进展的重要因素。背景:尿酸作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直接损伤因素,参与了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进展,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中,尿酸是肾功能衰竭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尿酸治疗可显著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炎症小体作为细胞内的多蛋白复合体,可被多种损伤因子激活,NLRP3炎症小体是其中最有特点的,NLRP3炎症小体由NLRP3寡聚化和凋亡相关蛋白ASC结合形成。多项研究证实:NLRP3和多种慢性肾脏病进展相关,如糖尿病肾病和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体外实验,阐述了尿酸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NLRP3炎症小体的信号通路,以及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机制。方法:肾小管上皮细胞在不同浓度(0、200、400、600、800、1000μg/ml)的尿酸培养基中培养,细胞的活力通过CCK-8试剂盒检测,并通过Calcein-AM/PI双荧光染色的方法确认。为阐述其机制,观察尿酸刺激下,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PARP、Bax,检测了活性氧水平。为进一步了解凋亡相关机制,Western Blot检测ERK1/2、NLRP3的表达,进一步了解ERK1/2、NLRP3的活化时间顺序。结论:随着尿酸浓度的上升,肾小管上皮细胞活力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下降,在尿酸的刺激下,ROS、ERK1/2、NLRP3表达上升。提示在尿酸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中,ROS/ERK1/2/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