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与欧盟经贸往来日益密切,欧盟消费品法规、指令及相关标准正在对我国制造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我国出口欧盟的大宗商品,玩具也是欧盟重点监管的非食品类消费品之一。自2008年以来,欧盟陆续新颁布了多项涉及玩具安全的指令,与旧指令相比,新指令不仅降低了原有物质的限量,而且增加限制了多种新物质,对测试方法提出了严峻挑战。相关的欧盟协调标准虽然给出了参考的测试方法,但存在较多缺陷,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此,通过对欧盟非食品类消费品快速预警系统2009年至2013年通报情况的统计,筛选出有机锡、N-亚硝胺、六价铬三种高关注化学物质,对它们的测试方法进行了如下研究:1.通过实验,找出了基于胃液迁移模型的可迁移有机锡测试产生假阳性现象的原因。日常测试中发现,某些以锡或镀锡为基材的涂层按EN 71-3:2013+A1:2014进行有机锡测试时,有三乙基甲基锡检出。将锡粉按同样步骤处理后,也检出了三乙基甲基锡。基于测试步骤提出了三个假设,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实验表明,三乙基甲基锡的出现是由于衍生试剂—四乙基硼酸钠中含有微量甲基化试剂。还探究了有机锡的生成过程,表明胃液迁移模型的使用也是导致假阳性现象的重要原因。2.基于欧盟协调标准EN 71-3:2013+A1 2014,建立了可迁移六价铬筛选测试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与可迁移六价铬测试的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六价铬的筛选与其他元素的测试同时进行,筛选方法的检出限可达0.061 mg/kg,可满足第III类玩具材料的Cr(VI)迁移限量要求,更重要的是,筛选方法极大节省了测试时间和成本;指出了欧盟标准可迁移中六价铬测试方法的缺陷,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法,新方法使用阴离子交换柱,侧重于六价铬的准确测定,探究了硝酸铵浓度和pH对六价铬测定的影响,方法检出限可达0.001 mg/kg,能够满足所有三类玩具类材料的六价铬迁移限量要求。实验表明,对于多种基体,方法在不同加标水平下均具有良好的回收率和精密度。3.基于欧盟协调标准EN 71-12:2013,建立了可迁移N-亚硝胺和可N-亚硝化物质测试的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串联质谱法。优化了14种N-亚硝胺化合物涉及的质谱条件和色谱条件,优化后,方法检出限降低至0.001 mg/kg,能够满足德国法规的限量要求。实验表明,建立的方法在5,50,500μg/kg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88.0%-122.0%,相对标准偏差为1.1%-13.9%。将建立的方法用于出入境抽查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气球样品的阳性率高达75%,是风险最高的样品。上述实验和分析方法的建立有助于更好地践行欧盟玩具安全指令及相关协调标准,为玩具中高风险化学物质的测定提供了有力参考,对维护我国玩具企业声誉,提高我国出口玩具的全球竞争力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