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心肌梗死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范围性问题。国际合作课题inter ASIA于2000-2001年在我国25-74岁人群中调查表明:心肌梗死患病率男性为0.7%,女性为0.5%,估算心肌梗死后仍存活的患者男性为174.1万,女性为122.6万。虽然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以及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TMLR)等有效血管重建方法的应用,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但对冠脉弥漫性病变作用有限,以及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危险性,昂贵的手术费用等都限制了其应用,这就迫使人们探索一种更好的血管重建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的修复过程中常看到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侧支循环能够改善缺血心肌灌注,减少心肌坏死,恢复“冬眠(hibemating)”心肌细胞的活性,从而减少心功能障碍的发生。然而机体自身生成的新生血管往往不足以代偿冠脉闭塞诱发的心肌缺血。因此,刺激缺血区小血管生长,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完成缺血区血管的自我搭桥便成了十分诱人且似乎直观合理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对血管新生(angiogenesis)和血管生长因子研究的不断深入,治疗性血管新生(theraputic angiogenesis)已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新方法。治疗性血管新生是指人为地通过各种方法提高病变部位血管新生诱导因子的浓度,促进局部血管新生和侧支循环形成,最终达到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