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腹腔镜Nissen与Toupet、食道前180°和食道前90°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最佳手术方式。并系统观察中药对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后并发症的治疗作用。确定是否术后的临床症状和食道测压的参数之间存在关系;是否术后早期食道测压是常规评价胃底折叠术后效果的有效的方法。确定Nissen胃底折叠术中游离胃短血管是否会降低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方法回顾分析完全胃底折叠术与部分胃底折叠术的手术效果和长期随访结果。此外,我医疗中心对术后有并发症的患者进行辩证分型,采用中药加减治疗,观察中药对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后并发症的治疗作用。对143例行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的病人,术后3个月和五年进行临床症状随访,术后3个月常规进行食道测压检查。术后的症状用标准的调查问卷来确定,包括用模型的尺度来评价吞咽困难,烧心,腹胀和总的满意程度。根据不同症状的不同分数,病人被划分到不同的组中。从而,确定临床症状和术后测压之间的关系。102例行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的病人参加临床试验(50例游离胃短血管,52例未游离)。88例病人有10年的临床随访信息。采用标准的问卷和电话采访的形式来进行临床效果和术后症状的随访。结果我医疗中心149例腹腔镜胃底折叠术,62例行腹腔镜Toupet胃底折叠术,87例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Toupet胃底折叠术组上腹胀、吞咽困难的发生率明显低于Nissen胃底折叠术组(p=0.02,p=0.04)。固体及液体食物吞咽困难的类比标度评分也明显低于Nissen胃底折叠术组(p=0.03)。在术后3-6个月和1年时,Toupet胃底折叠术组手术效果的优越性更加明显。此外,Toupet胃底折叠术组更多患者评价手术的效果为“很好”(p=0.02),并认为选择手术治疗是“正确的决定”(p=0.048)。总之,两种手术都能有效控制反流。服用旋覆代赭汤两周后,Nissen+中药组与Toupet+中药组的吞咽困难、腹胀和恶心、呕吐等术后并发症均得到明显改善,液体和固体吞咽困难的评分也明显降低。Flinders医疗中心39例病人行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40例病人行腹腔镜食道前90°胃底折叠术。术后一年,食道前90°胃底折叠术组反流,早饱,恶心,吞咽困难和腹胀的发生率较低。两组间烧心症状评分和对手术的满意程度无显著差异。Flinders医疗中心53例病人行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54例病人行腹腔镜食道前180°胃底折叠术。两种手术都能有效控制反流。食道前180°胃底折叠术组固体食物吞咽闲难的发生率较低,较少出现胃肠胀气。手术效果也趋于更好,如固体食物吞咽困难的类比标度评分(0.6vs1.1,p=0.051)和满意度评分(8.8vs8.0,p=0.12)。食道测压参数(LES静息压,LES残余松弛压,蠕动幅度和正常蠕动传播)和临床症状参数(吞咽困难,烧心,腹胀和总的满意程度)之间在所有时间点均未发现有明显关系,如术后3个月食道测压与术后3个月临床症状之间;术后3个月食道测压与术后五年临床症状之间。仅在术后3个月成功传播的吞咽的百分比和术后五年固体吞咽困难评分之间存在很弱的相关性(r=-0.17,p=0.042)。游离与不游离胃短血管组之间的术后10年的随访结果无显著差异。烧心、吞咽困难和总的满意度都是相似的。结论部分胃底折叠术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更好的外科治疗方法。旋覆代赭汤可作为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术后的辅助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3个月和五年的食道测压参数与术后临床症状(吞咽困难,烧心,腹胀和总的满意程度)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常规应用术后食道测压评价Nissen胃底折叠术后临床结果,并不能预测临床结果。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中游离胃短血管并不会改善手术效果,减轻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