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颈性眩晕的影像学特点,并评价彩色超声多普勒(CDUS)、CT血管成像(CTA)联合CT灌注(CTP)、MR血管成像(MRA)联合核磁灌注加权成像(PWI)及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等方法在颈性眩晕中的应用价值,评价其脑血供状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依据。对象和方法:62例临床诊断为颈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9例行颈部血管超声+颈部CTA+头CTP检查,23例行颈部血管超声+头TOF MRA-颈部CE-MRA+头PWI检查(其中20例行’H-MRS检查)。选取30例无眩晕症状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行颈部血管超声+CTA/MRA检查。评价两组间血流动力学及形态学的情况,并分析颈性眩晕患者CTP、PWI、1H-MRS影像学表现。应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水准a=0.05,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果:CDUS与CTA/MRA对椎动脉的形态学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①在形态学方面:颈性眩晕组中椎动脉狭窄率(46.77%,29/62)及发育异常率(29.03%,18/62)均高于对照组椎动脉狭窄率(23.33%,7/30)及发育异常率(6.67%,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颈性眩晕组椎动脉迂曲发生率(11.29%,7/62)与对照组(13.33%,4/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管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颈性眩晕组椎动脉中、重度狭窄率(75.86%,22/29)高于对照组(28.57%,2/7)。颈性眩晕组PCOA Ⅲ型(45.16%,28/62)高于对照组(20.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94,P=0.019);Ⅰ型(25.81%,16/62)少于对照组(56.67%,1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70,P=0.004);两组间Ⅱ型、Ⅳ型、V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血流动力学方面:CDUS显示颈性眩晕组血流下降发生率(66.13%,41/62)高于对照组(10.00%,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526,P<0.001)。颈性眩晕组椎动脉狭窄(86.21%,25/29)及发育异常者(72.22%,13/18)血流速度下降发生率明显高于椎动脉迂曲(28.57%,2/7)及椎动脉正常者(12.50%,1/8)。CTP及PWI检查颈性眩晕患者脑灌注伪彩图未见异常,两侧小脑半球灌注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在脑组织代谢方面:颈性眩晕患者两侧小脑半球1H-MRS的各观察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CDUS、CTP联合CTA、CE-MRA联合PWI以及1H-MRS技术,可从责任血管形态学、脑血流动力学以及脑组织代谢等方面综合评价颈性眩晕的病因,客观评价脑血供状况,对颈性眩晕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