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猫传染性腹膜炎(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FIP)是由猫冠状病毒所致的进行性、高致死率(100%)的全身性疾病。其病原为猫冠状病毒(Felinecoronavirus,FCoV),属于α冠状病毒-1的一个亚种,单股正链RNA病毒。RNA病毒由于缺乏内在的校对功能,可以迅速突变,导致新病毒的出现。尽管FIP具有很高的致死率,但仍然没有有效的疫苗,而且我国关于FIP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猫传染性腹膜炎(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FIP)是由猫冠状病毒所致的进行性、高致死率(100%)的全身性疾病。其病原为猫冠状病毒(Felinecoronavirus,FCoV),属于α冠状病毒-1的一个亚种,单股正链RNA病毒。RNA病毒由于缺乏内在的校对功能,可以迅速突变,导致新病毒的出现。尽管FIP具有很高的致死率,但仍然没有有效的疫苗,而且我国关于FIP完整的流行病学数据相对较少。本研究以北京市某动物医院从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诊的280例自然发生的FIP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血液学检查、胸腹水检查、B超检查、X射线检查、猫冠状病毒基因突变位点检测以及组织病理学等方法,对FIP病例的年龄、品种、临床症状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治疗转归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小于2岁的猫最易发病,其发病率为80%、具有发烧症状的病例为55%,品种猫的发病率为55%,2%的FIP病例表现眼部症状,如葡萄膜炎和角膜后沉积物;几乎所有病例的血液或胸、腹水白蛋白球蛋白比小于0.4、红细胞压积、急性期反应蛋白异常升高,其所占比例为71%;胸腹水FCoV检测呈阳性的比例为64%、胸腹水S蛋白或3C位点突变比例为49%、超声肾脏髓质缘征的比例为44%、淋巴结肿大所占比例为39%等;280例FIP病例的治疗结果显示,药物I、II和III的治愈率分别为91.2%、72.6%和54.37%。综合以上结果可得知,FIP的发病率与猫的品种、年龄、性别等相关,较低年龄的、雄性猫更易感;FIP高发病变部位为腹腔,通过组织病理学方法可以更精准地诊断,其腹水冠状病毒S蛋白或3C位点突变比例较高;相比之下,药物I的治愈率最佳。本研究对于了解FIP的临床发病特点及其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豪猪是一种外观奇特的啮齿科动物,因背部长有长长的棘刺而出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豪猪养殖过程中经常发现皮肤因打斗发生撕裂的现象,撕裂后豪猪伤口的愈合及再生能力非常强,同时豪猪进化出非常独特的防御机制,背部长有锋利又坚硬的棘刺。豪猪的毛被类型复杂,但豪猪棘刺本质上同样是毛囊周期性生长的产物,但作为一种毛被的变异,在形态学上与普通的哺乳动物的毛发差异还是相当明显。本实验在积累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上,借助组
苜蓿有“牧草之王”的美称,不但产量高、品质优良、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改善土壤、保护环境。将其压缩成草块,既可以解决由于苜蓿本身松散、杂乱无规则而带来的贮存和运输困难问题,还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牧草原有的营养成分。但目前国内外压缩成型的机械设备普遍存在关键部件磨损严重、生产过程能耗较高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成型设备的推广使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课题组利用振动减小摩擦及变形阻力、振动压实等原理,将振动力场引入到
葡萄(Vitis vinifera)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果树之一,与苹果、柑桔和香蕉并列为世界四大水果,但同时也是最易遭受病毒侵害的果树之一,病毒会严重影响葡萄产量与品质,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设施葡萄和露地葡萄种植面积呈不断扩大的趋势,为了解内蒙古自治区葡萄病毒种类及其分离物株系归类,本研究使用常规RT-PCR法对采自区内7个市区的69份葡萄样品进行14种葡萄病毒检测,结果显示共检测到9种葡萄病毒,
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Joannis)是一种近年来在内蒙古草原上猖獗成灾的新害虫。本研究旨在克隆沙葱萤叶甲钙结合蛋白(calcium-binding protein,Ca BP)基因,分析其在沙葱萤叶甲不同发育阶段及不同温度下的表达谱,应用RNAi技术明确其对沙葱萤叶甲3龄幼虫发育历期、体重及存活率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究其在沙葱萤叶甲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1.沙葱萤叶甲
泌乳期奶牛的高强度代谢以及泌乳前期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引起的脂肪动员加强,均会导致体内自由基蓄积过多,发生氧化应激,进而引起产奶量和乳品质下降。壳寡糖(COS)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在动物的抗氧化和抗炎症方面具有促进作用。奶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是一类重要的免疫效应细胞,其抗氧化能力与奶牛的抗氧化和免疫能力密切相关。因此,深入研究COS缓解PBMC氧化应激的机理,为通过营养调控缓解氧化应激,提高
随着内蒙古地区奶牛和肉牛养殖业的发展,犊牛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犊牛大肠杆菌病的持续、反复、难治性感染,是否与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有关?大肠杆菌生物被膜阳性菌株对兽医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是否敏感?敏感药物对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有何作用?是否可以通过调控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在此背景下,本课题旨在阐明内蒙古地区犊牛源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情况和耐药情况,以
内蒙古绒山羊是我国重要的绒肉兼用型绒山羊品种,其绒毛是重要的毛纺织原料,具有纤细、柔软、轻薄等优点。山羊绒是一种源自于绒山羊次级毛囊的角质化产物,内蒙古绒山羊次级毛囊的生长周期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绒毛的生长与脱落的过程与次级毛囊生长期的活跃增殖到退行期的凋亡再到休止期的停止生长的一系列周期生物学变化直接相关。研究发现许多1nc RNA在皮肤毛囊的生长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因此本研
本论文研究了雌激素和催乳素单独或组合添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酪蛋白合成的影响,并从m TOR和JAK2-STAT5信号通路关键基因表达的角度初步阐释了其机理,旨在探明促进BMECs酪蛋白合成适宜的雌激素和催乳素水平,为调控奶牛乳成分合成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包括三部分试验。试验一研究添加不同水平的雌激素(0、50、100、200、400 ng/m L)对BMECs增殖、酪蛋白基因以及m
梅迪-维斯纳病毒(Maedi-visna virus,MVV)是引起梅迪-维斯纳病(Madeivisna disease,MVD)的病原。MV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成员。病毒可引起绵羊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体重下降,呼吸急促。目前该病几乎存在于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外的世界所有养羊国家,潜伏期较长,一旦发现基本就发展到病程晚期,最终因各种继发性感染而死亡,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防治方
CLA能够诱导细胞凋亡,并且使动物体内脂肪沉积减少,但并不了解其具体的作用机制。本论文运用动物营养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探讨了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CLA对绵羊脂肪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其可能存在的作用途径。本试验将18只绵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羊,分别为对照组、1.5%CLA组和3.5%CLA组。试验期75天,其中预饲期15天,正饲期60天。试验分为以下内容:试验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C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