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长期的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最多的国家,而在我国已建成的高速公路中沥青路面又占了绝大部分。在沥青路面的使用初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病害,这不仅会影响路面的正常使用性能,降低路面服务水平,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行车安全隐患。因此,针对沥青路面早期典型病害,有必要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开展预防性养护的研究。本文首先归纳了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病害形式,并分析了其产生原因,介绍了国内外常用的预防性养护措施。其次,在深入分析我国规范对沥青路面路用性能的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预防性养护的沥青路面路用性能的评价方法以及标准,并提出了以路面结构强度和行驶质量组成的控制指标及由车辙深度、裂缝率、路面损坏和横向力系数组成的触发指标。然后,以依托工程多年的路面检测数据,应用灰色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建立了沥青路面性能衰减模型,及采取不同预防性养护措施后的路面性能衰变模型。最后,在沥青路面性能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了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的确定方法和方案决策方法。同时利用费用现值法,对实际工程中采取雾封层+超薄磨耗层、雾封层+微表处和超薄磨耗层三种预防性养护方案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并与没有采取预防性养护措施的路面作比较,分析了不同预防性养护措施对路面的寿命和经济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