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本课堂理念下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 31次 | 上传用户:kk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间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竞争日渐激烈,一定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是每一个公民所都必须具有的,在国家整体发展中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小学科学课程作为培养个人科学素养的基础性课程,它的地位显然已经越发重要了。小学科学作为现代的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它与其他分科学科相比有着自身显著的特点。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生物、物理、化学、地理四大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学生日常所见的事物、现象为主要认知对象,以实验、操作为基础,重视学生的动手、动脑、主动探究的能力,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学科。作为即将工作在一线的小学科学学科的教育者,有必要紧跟新课程改革理念,研究本学科的教学模式,做好小学科学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果。如今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并没有显著的作用,究其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在国内大多数教师并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他们依然是知识和课堂的主宰者,一味的进行灌输,不考虑学生的消化程度,而学生仅仅是作为“静听者”,对所学的知识只是停留在有印象的层面上。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过于被动,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科学素养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主体性逐渐开始被重视,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模式也紧跟时代要求走入了人们的视野。生本课堂是指:一改往日的教师课上讲解,学生回家通过独立做作业而获得和巩固新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倡导“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不教而教”的生本教育模式,在课前,学生自已先阅读教材、收集资料,完成教师有针对性设计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前置性作业”,独立自主的学习新知识;课堂上,教师作为指导者,引导学生组内合作探究、班级交流讨论,自主掌握和学习新知识,并且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笔者在广泛研读生本课堂的相关理论以及教学研究之后,结合小学科学的学科特点,以新疆库尔勒实验中学(小学部)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生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应用研究。并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有关生本课堂的教育理论,设计出相应的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案例,并在教学实践中验证生本课堂应用在小学科学教学的成效,再逐步加以修改和完善,希望最终能够成为广大一线老师的参考。本文包括以下几个章节:第一章绪论的主要内容为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生本课堂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第二章详细概述了生本课堂相关理念,并且阐述研究所依据的相关理论基础。第三章是通过调查分析,了解目前小学科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根据其他学科生本课堂实践意义,提出生本课堂理念下小学科学教学的模式。第四章阐述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应用。第五章是应用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后,在教学中所取得的成果和不足以及对以后的展望。
其他文献
在全球化、知识经济和等教育大众化等的冲击下,大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家与社会对大学的要求不再仅满足于其教学与研究,大学的角色与功能亟待改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
企业制度的健全化、规范化和完善,有助于通过制度将企业倡导的理念、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体现出来,借助于制度来引导和约束员工的行为,使员工能够在制度的规范下,自觉地按照正确
肿瘤细胞放射性抵抗是目前抗癌治疗中难以解决的一大难点,但其抵抗的分子机制至今尚不明确。环状RNA(circRNA)是真核生物内的一类封闭环形RNA分子,具有组织特异性、稳定性和
货币政策工具是为实施货币政策的操作手段。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各有特点,也各有长短,对它们的运用必须考虑影响其发挥作用的经济、金融等诸多因素。
思想支配行为,行为反映思想。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思想特点和行为模式的发展规律研究,探索了大学生思想行为教育的新方法,增强了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教育的实效性。
参与是学习的核心特征,是学习发生的条件。高中生的学习参与受最近过程、学习者自身、环境和时间的交互影响。其中,最近过程是触发源,引发学习者和环境持续的交互作用;学习者
对2A12-T4铝合金进行腐蚀/疲劳交替试验,探讨了其在腐蚀/疲劳交替作用下的损伤特性。结果表明:腐蚀和疲劳的耦合作用加剧了疲劳寿命的下降,腐蚀坑在垂直于疲劳加载方向上形成
<正>策划导言春节过后,全省市、县、乡三级党委以及政府、人大、政协的换届工作纷纷进入紧锣密鼓的筹备阶段。这就意味着有一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年内即将担负起新的重任,同时,
随着全球相互依存的不断加深和全球性问题的,日益严峻,全球治理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不
教学反思的真正意义在于解决教学问题、改进教学行为。教师可以从如下三个角度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依照课程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根据学生的期望与学习状态对教学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