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汽车工业从上世纪50年代起步,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53年到1958年,这一阶段的发展初步奠定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以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的成立为标志,实现了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第二阶段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这一时期通过引进技术、合资经营等,我国的汽车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形成了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这一时期对于商用车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研发能力大幅度提升,生产体系也逐步完善。轿车生产也形成了基本格局;第三个阶段是2000年以后,中国从2001年入市后逐渐融入世界市场,汽车工业也进入了生产规模迅速扩张的阶段。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国汽车企业在组装和零部件国产化方面做得比较好,但却不注重消化吸收和自主研发,满足于一轮又一轮的引进和合资,在高端车的研发上表现出严重滞后,只抓数量,很少抓创新。由于我国创新机制的缺失和不健全导致“以市场换技术”实际上只换来有限的技术。2013年是我国汽车工业60周年,这对于我国汽车工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助力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部分。虽然我国的汽车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高端汽车市场一直被外国品牌所占据,中国的自主品牌只处于中低端市场,自主品牌汽车在国内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表明,进入2014年以来,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为188.53万辆,与上年同一时期相比下降1.5%,在乘用车总销量中占38.7%,占比相较上年同期下降4.5%。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10万元以下的轿车市场越来越小,这个时候合资企业的进入又进一步加剧了自主品牌的困境。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外部市场环境和研发能力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外,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在品牌战略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也就是说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在如何实施品牌战略方面缺乏研究,没有形成战略体系,以至于品牌战略效果不佳等。在品牌竞争的时代,打造良好的品牌是市场竞争的基础。因此,本论文主要分析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在发展自主产品时所实施的品牌战略,这一分析过程是比较的过程,首先分析国外先进汽车制造企业的品牌战略,本论文主要选取了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丰田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从品牌核心价值提炼、品牌识别系统构建、品牌架构设计、品牌传播以及品牌价值提升五个方面分析它们在实施品牌战略时所表现出的优势。对于本国企业,主要分析奇瑞汽车公司和比亚迪汽车公司,也是从以上五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寻找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在实施品牌战略过程中的缺失,并通过对国外先进制造企业如何实施品牌战略的学习,逐步改善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在品牌战略方面的不足,这对于发展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并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形象及口碑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