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多年来,枯水期磨刀门河口潮汐动力明显加强,咸潮上溯加剧,针对这一重大河口问题,本文选取磨刀门河口作为研究区,探讨径流对河口潮波传播的影响。本文收集了大量的实测资料,应用各种时间序列的统计方法(如小波分析,经验模态分解等)、潮汐调和分析、潮波传播的解析模型分析、ELCIRC水动力模型模拟,分析近几十年来磨刀门河口径流动力和潮汐动力的变化,主要从潮汐动力对径流变化的响应、径流影响下潮波传播的解析模型以及河口能量通量的沿程变化等方面探讨径流对潮波传播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磨刀门上游的来水来沙量减少,径流动力减弱,而枯季潮汐动力明显增强,这主要与网河区大规模的无序采砂引起的河床不均匀大幅下切,及其导致的网河区顶端和网河区主要控制断面的分流分沙比的显著调整有关。流量对潮汐动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西江干流的日均高、低潮位主要由径流控制,而下段的日均高、低潮位仅受径流影响;潮汐和上游径流呈反相关非线性关系,潮差、分潮振幅随径流量的增大而减小;上游径流的增加还加剧潮波的衰减与变形,半日分潮簇(D2)的衰减幅度和变形程度大于全日分潮簇(D1),并且越往河口上游越明显。径流影响下潮波传播的解析模型研究表明:下泄径流减少以及河床下切使得河口潮波振幅增大,且以上游河段潮波振幅增幅最大;1993年分流比改变与河床增深后,磨刀门水道和西江干流水道的平均潮波振幅比1993年以前分别增大0.28m和0.34m。根据ELCIRC水动力模型模拟的径、潮能量分布结果,小潮期间能量通量对径流变化的响应最显著,中潮期间次之,大潮期间不明显;潮波在沿磨刀门河口向上游传播的过程中,受径流与底摩擦影响,能量通量沿程呈非线性衰减,在分汉汇流口处有较大的能量衰减,并且越往上游衰减幅度越小;磨刀门河口沿程的单宽能量通量变化表明,径流及非线性摩擦对潮能的削弱作用和河口截面变窄所产生的潮波能量辐聚作用的相对大小决定了断面单宽能量通量的变化,而水深的沿程分布规律决定了单点的单宽能量通量的变化;径流减少和河床下切均有利于外海的潮汐能量向上游传播,因而造成近十多年来枯季严重的咸潮上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