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流对珠江磨刀门河口潮波传播的影响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qsd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多年来,枯水期磨刀门河口潮汐动力明显加强,咸潮上溯加剧,针对这一重大河口问题,本文选取磨刀门河口作为研究区,探讨径流对河口潮波传播的影响。本文收集了大量的实测资料,应用各种时间序列的统计方法(如小波分析,经验模态分解等)、潮汐调和分析、潮波传播的解析模型分析、ELCIRC水动力模型模拟,分析近几十年来磨刀门河口径流动力和潮汐动力的变化,主要从潮汐动力对径流变化的响应、径流影响下潮波传播的解析模型以及河口能量通量的沿程变化等方面探讨径流对潮波传播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磨刀门上游的来水来沙量减少,径流动力减弱,而枯季潮汐动力明显增强,这主要与网河区大规模的无序采砂引起的河床不均匀大幅下切,及其导致的网河区顶端和网河区主要控制断面的分流分沙比的显著调整有关。流量对潮汐动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西江干流的日均高、低潮位主要由径流控制,而下段的日均高、低潮位仅受径流影响;潮汐和上游径流呈反相关非线性关系,潮差、分潮振幅随径流量的增大而减小;上游径流的增加还加剧潮波的衰减与变形,半日分潮簇(D2)的衰减幅度和变形程度大于全日分潮簇(D1),并且越往河口上游越明显。径流影响下潮波传播的解析模型研究表明:下泄径流减少以及河床下切使得河口潮波振幅增大,且以上游河段潮波振幅增幅最大;1993年分流比改变与河床增深后,磨刀门水道和西江干流水道的平均潮波振幅比1993年以前分别增大0.28m和0.34m。根据ELCIRC水动力模型模拟的径、潮能量分布结果,小潮期间能量通量对径流变化的响应最显著,中潮期间次之,大潮期间不明显;潮波在沿磨刀门河口向上游传播的过程中,受径流与底摩擦影响,能量通量沿程呈非线性衰减,在分汉汇流口处有较大的能量衰减,并且越往上游衰减幅度越小;磨刀门河口沿程的单宽能量通量变化表明,径流及非线性摩擦对潮能的削弱作用和河口截面变窄所产生的潮波能量辐聚作用的相对大小决定了断面单宽能量通量的变化,而水深的沿程分布规律决定了单点的单宽能量通量的变化;径流减少和河床下切均有利于外海的潮汐能量向上游传播,因而造成近十多年来枯季严重的咸潮上溯。
其他文献
郭沫若先生曾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成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头脑来想,用自己眼睛来看,用自己手来做的这种精神。”即学生“自得”。要真正实现学生“自得”,必须下大决心、花大精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自学是在缺少或缺乏教师这一外因条件下由学生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因而对初中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数学教师必须要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积极探索适合初中学生学情的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不断提高学生的
目前国内对于历史街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历史街区保护、历史街区的更新等方面,而关于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的研究很少涉及。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等方面研究给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