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温湿度环境下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电性能研究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za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上风力发电机运行环境恶劣,其绕组电磁线绝缘用聚酰亚胺薄膜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等极端气候环境下,面临的电荷积累及局部放电问题突出,导致其绝缘老化与破坏过程更为复杂。本文以聚酰亚胺绝缘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无机纳米Al2O3和Si O2填充方法制备了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测试了其介电常数和电阻率,研究了其在不同温度与湿度环境下的表面电位衰减特性、陷阱分布特性及击穿特性,并通过反应力场进行了聚酰亚胺微观裂解过程的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以期为提升海上风机绕组绝缘可靠性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制备了不同纳米种类和纳米质量分数的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发现纳米颗粒质量分数增大时,纳米复合薄膜的介电常数先减小后增大,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随之下降;纳米颗粒的添加使得初始表面电位先上升后下降,温度升高,初始表面电位几乎不变,初始表面电位取决于材料本身,温度升高只是加速电荷耗散,陷阱分布计算结果解释表面电位的变化规律;纳米颗粒质量分数增大时,击穿场强先增大再减小,耐电晕时间逐渐增大,两者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2)通过对不同湿度环境下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表面电位的测量和陷阱分布的计算,发现相对空气湿度增大时,初始表面电位降低,深陷阱的深度和密度减小,浅陷阱密度减小,深度有微小的增大,认为是由于“水解”和“桥连”引起;测量了聚酰亚胺薄膜在不同湿度下的击穿特性,发现相对空气湿度增大时,水分子会与聚酰亚胺大分子链产生水解反应,并发生进一步降解,生成活性离子基团,同时形成导电通道,使击穿场强下降,耐电晕时间逐渐减小。(3)对聚酰亚胺微观裂解过程进行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聚酰亚胺分子主链上的C-N键和C-O-C键断裂导致聚酰亚胺聚合度减小,根据断裂概率确定C-N键为聚酰亚胺裂解主要断键,从产物入手,得到了聚酰亚胺裂解后产物分子数与时间的关系,取主要产物CO2分子、CN分子,采用元素标记法追踪其形成路径,最终确定C-N键断裂是导致聚酰亚胺分子产生CO2、CN的原因。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的未来和国家的繁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科技创新与知识运用的能力和效率。技术预见作为制定国家未来战略的重要手段,在提升科技创新和知识运用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企业而言,产品技术预见是保证产品在未来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引领未来产品发展的重要途径。任何产品作为一个技术系统,都是在一个具体的情景下实现其功能。技术预见的基本任务是要发现未来产品发挥作用的情景,并通过
汽车携带危险品问题屡见不鲜,已成为公共领域的重要危害之一,尤其是汽车底部位置,由于其极强的隐秘性,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来隐藏炸弹、枪支、易燃易爆危险品等,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威胁。当前,车底检测主要依赖图像技术,通过车底扫描设备进行车底图像拍摄,然后通过人工进行安检。这种检测方式一方面人工成本较高,安检员需要长时间注视屏幕,容易造成眼部疲劳出现误检;另一方面车底信息获取渠道单一,仅能通过图像信息
冲孔是冲压工艺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冲头磨损、工件材料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冲孔尺寸精度低、位置偏差等问题。目前在自动化产线上多采用人工抽检方法检测冲孔质量,效率低、检测精度受人为因素影响大。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视觉的大尺寸板材冲孔质量在线检测方法,可取代人工抽检,实现全部产品冲孔质量在线检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以某公司的“电梯轿厢围壁机器人柔性生产线”为研究对象,对其生产流程进行分
立式储罐在石油化工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承担着贮存石油和各种液体的首要任务。一般储罐存储的都是易燃、易爆且危险性较高的有毒介质,储罐一旦在地震载荷作用下遭到破坏,容易造成当地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等。目前储罐的发展趋势为浮放式、大体积,储罐的抗震及隔震相关问题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基于此,利用有限元软件ADINA建立了15×104 m3非锚固储罐三维实体模型。考虑了流固耦合效应、液面大幅晃动、几何非线
近年来,电子行业呈加速增长趋势,并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电子芯片的集成度、封装密度以及工作频率却不断提高,这就使得单位容积电子器件的总功率和发热量大幅度地增长。散热问题成为限制其发展的主要阻力之一,使其成为现今研究热点问题之一。目前电子通信行业的散热技术主要基于自然对流散热、强制风冷散热、液体冷却以及热管散热,而室外电子设备的散热方式受到使用环境以及散热可靠性保障的要求,多以对流换热为主。基于自然对流
射流过程中产生液滴是自然界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其广泛存在于医药及工农业生产中。主液滴形成过程中常常有体积更小的伴随液滴出现,在某些领域(如中药药丸制备)过多的伴随液滴会造成资源浪费,影响生产系统正常运行,因此有必要对射流过程中主液滴的形成和伴随液滴的消除进行研究。本文通过数值模拟与试验结合的方式对射流过程中主液滴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揭示滴头内径、液面高度、黏度、表面张力、密度、入口速度以及外加扰动频
水体富营养化带来藻类的暴发性生长,藻细胞向水体环境中释放大量的有害物质,严重降低水质,给饮用水安全保障带来严峻挑战。光催化技术由于高效、低耗、绿色环保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但绝大多数的催化剂对可见光响应微弱甚至无响应,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本文为拓宽催化剂的光响应范围,提高可见光的利用效率,制备一种新型可见光响应催化剂Ni-BiOCl,并将光催化技术与磁处理技术相结合,提出了光磁耦合除藻技术。课题以引
低风速地区的风速普遍较小,现有风力叶片无法充分利用低风速区域风能资源。论文基于叶素动量理论及其相关理论设计了一种用于转轮直驱式风机的大力矩风力叶片,具有启动风速较低、转矩系数较大及气动效率良好的特点,并在叶片气动外形基础上设计了结构强度及固有频率符合要求的叶片结构。1.对叶片及叶素翼型的相关概念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对叶片及翼型相关参数对气动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利用Fluent和Profili软件
工业袋式除尘器因具有除尘效率高、运行可靠等优点,被较为广泛的用于钢铁、水泥、电力及垃圾焚烧等各行业的烟气净化。滤袋作为袋式除尘器的核心部件,在运行过程中一旦发生破损,容易导致出口排放粉尘浓度超标,引起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工业袋式除尘器的工况复杂多变,且除尘器内悬挂的滤袋数量众多,如何快速准确地定位出破损滤袋并及时更换,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现有袋式除尘器破袋定位技术不成熟,普遍存
烘缸在干燥行业具有广泛用途。烘缸设备的烘干方式包括传统单层蒸汽烘缸、多通道蒸汽烘缸、红外辐射燃气烘缸、电磁加热烘缸、燃油/燃气加热烘缸及微波干燥烘缸。蒸汽烘缸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但存在冷凝水难以排出、工作压力高、温度不易控制等缺点。随着天然气的推广应用,红外辐射燃气烘缸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以提高红外辐射燃气烘缸的壁温均匀性为研究目标,对现有的燃气烘缸进行优化改进,采用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方法,分析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