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重庆缙云山典型的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对降雨的再分配特征,并以马尾松大头茶混交林为例,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典型针阔混交林对降雨再分配的功能,旨在为水源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为:缙云山地区各植被群落中以马尾松为优势种的针阔混交林群落占整个森林面积的55.66%,分布面积最广。通过对各植被群落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分析表明,在5种典型针阔混交林中马尾松大头茶混交林的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群落稳定性最好。缙云山地区2002~2007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296.30mm,其年内变化呈正态分布的单峰曲线,降雨主要集中在4~10月,其降雨量占全年降雨总量的82.5%,6月降雨量最大,占全年降雨16.26%;降雨年际变化明显,相对变化率和变差系数分别为13.O%和0.17;将选取具有明显径流效应的140场降雨分为3个类型,其中小雨104场、中雨23场,大雨、暴雨、大暴雨13场。缙云山针阔混交林林冠最大持水量在9.16~30.84t·hm-2之间;枯落物最大截留量在83.38~285.67 t·hm-2之间,有效截留量在70.20~234.67 t·hm-2之间;土壤最大持水量在4217.71~6828.28 t·hm-2之间,非毛管持水量在489.19~2525.67 t·hm-2之间。马尾松大头茶混交林林冠截留率在小雨条件下为28%,在中雨条件下为24%,在大雨、暴雨、大暴雨条件下为15%,枯落物在3种降雨条件下截留比例分别为11%、6%和2%,地表径流所占比例分别为6%、9%和15%,土壤拦蓄分别为35%、31%和22%,地下径流分别为20%、30%和46%。在小雨、中雨和大雨、暴雨、大暴雨3中降雨条件下,林地总拦蓄降雨比例分别为74%、61%和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