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为了进一步的研究女大学生投掷运功员腰背肌群肌力特征,利用等速测试仪器对大学生投掷运动员的腰背肌群进行测试,了解女大学生投掷运动员腰背肌群进行向心运动时前屈、后伸运动的肌力特点及相互间差异,结合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等多学科知识分析女大学生投掷运动员的技术特点,希望应用研究的成果指导投掷运动项目的教学和训练,也希望通过此数据指导教练员进行专项速度力量训练和预防腰背肌群运动损伤提供部分可靠的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本实验采用德国生产的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严格按照Isomed2000等速测试/训练系统操作手册进行操作,设定测试角速度分别为60。/s、120。/s、180。/s。每种角速度测试要求受试者尽自己最大力量进行6组等速训练,其中每组进行5次屈伸,每组间歇30s。测试开始前进行重力补偿矫正。测试时要求受试者需尽全力,每个角速度测试完成后休息5min,以避免出现疲劳。整个测试开始前,受试者先进行15min的准备活动,避免在测试中造成肌肉拉伤。研究结果:(1)女大学生投掷运动员腰背肌等速向心训练时,峰力矩随着角速度的增大逐渐减小,峰力矩比随着给定角速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最大功随着角速度的增大逐渐减小,而最大功率随着角速度的增大逐渐增大。(2)女大学生投掷运动员腰背肌等速向心训练时,峰力矩、最大功、最大功率都在第四组达到最大值,基本都是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峰力矩比120。/s最小,180。/s最大。峰力矩出现角度,第4组为6组中最大值,其角度分别为屈肌60。/s为15。,120。/s为13。,180。/s为-25。,伸肌60。/s为5。,120。/s为7。,180。/s为24。。(3)女大学生投掷运动员腰背肌等速向心训练时,峰力矩与出现最大峰力矩角度之间的相关性:60。/s速度下屈伸肌都无显著性相关,120。/s速度下屈肌有显著性相关,伸肌无显著性相关,180。/s屈伸肌都存在极显著性相关;峰力矩与最大功之间的相关性:60。/s速度下屈肌无显著性相关,伸肌有极显著相关,120。/s速度下屈肌有极显著性相关,伸肌无显著性相关,180。/s速度下屈肌有显著性相关,伸肌有极显著性相关;峰力矩与最大功率的相关性:60。/s速度下屈伸肌都存在极显著性相关,120。/s速度下屈肌无显著性相关,伸肌有显著性相关,180。/s速度下屈肌无显著性相关,伸肌有显著性相关。结论:(1)女大学生投掷运动员在快速运动时虽然力量有所下降,但是肌肉爆发力却得到了很大提高,由此可推断女大学生投掷运动员进行快速最大强度的训练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2)女大学生投掷运动员腰背肌等速运动时,伸肌爆发力优于屈肌爆发力,并且伸肌快速做功能力更强,但是屈肌稳定性更好。可见,伸肌在剧烈运动时,受伤的可能性较屈肌大,因此建议教练员在训练时应该适当发展主动肌的肌肉力量,保持主动肌与拮抗肌的稳定性。(3)女大学生投掷运动员腰背肌在等速向心训练下的6组测试中,峰力矩、最大功、最大功率都在第四组达到最大值,因此投掷运动项目在训练时不仅注重肌肉绝对力量训练,还应该加强运动员的肌肉耐力训练,保证运动员在投掷时腰背支撑更加稳定,有利于运动员投掷时的力量传递流失量变少。(4)女大学生投掷运动员腰背肌屈伸肌峰力矩与峰力矩角度两者之间在180。/s快速运动下有着极显著性负态相关,而峰力矩角度又具有显著性差异。因此,为提高女大学生投掷运动员在快速运动下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绝对力量应该注重对腰背肌进行抗阻力量训练。(5)通过分析女大学生投掷运动员腰背肌峰力矩与最大功、峰力矩与最大功率之间的相关性得出女大学生投掷运动员在180。/s快速运动时,腰背肌具有很强的爆发力同时能发挥出很强的肌肉力量。由此可看出教练员在训练女大学生优秀投掷运动员时,采用快速高负荷练习会对提高运动员成绩有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