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秋菊晚花品种‘祥云’和早花品种‘唐宇金秋’为试材,对其叶片和花瓣从蕾期至衰败期的整个生理生化变化过程进行研究,讨论自然条件下不同类型菊花品种从现蕾到衰败这一开花过程中的生理机制差异以及不同菊花类型主要生理指标的变化敏感期,以丰富菊花花期调控理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整个开花过程中‘祥云’和‘唐宇金秋’叶片和花瓣的相对电导率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叶片中‘祥云’的电导率始终大于‘唐宇金秋’的电导率,花瓣中反之。‘祥云’和‘唐宇金秋’的MDA的含量在不同的生育期均呈上升状态,花瓣中‘唐宇金秋’MDA含量低于‘祥云’说明‘唐宇金秋’花瓣中自由基的含量较低,膜受到破坏的程度小;叶片中‘祥云’MDA含量低于‘唐宇金秋’说明‘祥云’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的程度较小。2、‘祥云’叶片和花瓣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盛花初期达到最大值,比初花期分别上升了21.45%和38.75%,‘唐宇金秋’叶片和花瓣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在初花期达到最大值,盛花初期分别下降了7.58%和42.93%,初花期到盛花初期‘祥云’叶片和花瓣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同期‘唐宇金秋’叶片和花瓣呈明显下降趋势,两个品种表现出明显的生理机制的差异。3‘、唐宇金秋’叶片和花瓣的SOD活性在盛花中期比盛花初期上升了34.77%和50.03%,最大值出现在盛花中期;同期‘祥云’叶片和花瓣下降了32.75%和32.95%,最大值出现在盛花初期,盛花初期到盛花中期为两个品种生理机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4、‘祥云’和‘唐宇金秋’叶片和花瓣的脯氨酸含量均呈单峰曲线,在盛花末期达到最大值。本试验结果表明:盛花中期到盛花末期是脯氨酸变化敏感期。‘祥云’叶片和花瓣可溶性糖含量盛花末期比盛花中期分别上升了2.87%和13.19%,‘唐宇金秋’叶片和花瓣可溶性糖含量的最高点出现在盛花中期,盛花末期分别下降了24.97%和9.88%,叶片下降快于花瓣可能与开花后期,营养物质向花瓣转移以维持花的正常开放有关;与‘唐宇金秋’相比‘祥云’具有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这可能与其晚花品种的特性有关。‘祥云’叶片和花瓣在盛花中期到盛花末期呈上升的趋势,‘唐宇金秋’叶片和花瓣同期呈下降的趋势,这段时期生理机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5、‘唐宇金秋’叶绿素含量的降低主要发生在盛花中期到盛花末期,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下降率分别为25.52%、31.6%和27.49%。‘祥云’叶绿素含量的降低主要发生在盛花初期到盛花中期这个阶段,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下降率分别为26.73%、32.43%和28.52%;两品种叶绿素a/b比值随着生育期的延长逐渐上升,且在测定的各个时期中‘祥云’始终高于‘唐宇金秋’。‘祥云’叶绿素的下降主要在其盛花初期到盛花中期,‘唐宇金秋’叶绿素下降主要在其盛花中期到盛花末期,两者生理机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6、秋菊早花品种‘唐宇金秋’和晚花品种‘祥云’在整个花期中生理机制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可溶性糖、脯氨酸、电导率、SOD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方面;盛花中期到盛花末期脯氨酸含量迅速增加,同期‘祥云’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增加,‘唐宇金秋’可溶性糖含量迅速下降,该时期可能是两品种变化的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