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漂和煮制对香菇风味物质的影响及香菇菌汤煮制工艺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m66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菇(Lentinus edodes(Berk.)Sing)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国产量最高的食用菌,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关,是食药两用菌。香菇虽然食用药用价值极高,但新鲜香菇不易保存,且香菇中的苦味和涩味也会影响消费者的食用体验。因此,通过适当的预处理和加工工艺,降低香菇中的苦涩味,显得尤为重要。开发香菇深加工产品不仅可以解决鲜香菇难保存的问题,还能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本文以新鲜香菇为原料,通过电子舌、电子鼻对沸水烫漂及微波烫漂后香菇中风味物质进行检测,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烫漂后香菇中风味物质含量进行测定,找出香菇最佳烫漂预处理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探究香菇煮制过程中风味物质变化规律,研发香菇菌汤产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以新鲜香菇为原料,通过电子舌、电子鼻对沸水烫漂及微波烫漂香菇滋味和气味进行分析。发现沸水烫漂及微波烫漂的较佳烫漂条件分别为沸水烫漂60S、微波烫漂300w90S,在此条件下,香菇中苦味和涩味与新鲜香菇相比显著降低(p<0.05),而鲜味值与新鲜香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在沸水烫漂及微波烫漂前期,香菇中挥发性风味与新鲜香菇相比发生显著性变化,但随着烫漂时间、及烫漂功率的增加,香菇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不显著。
  2、采用HPLC和GC-MS对沸水烫漂(60s)和微波烫漂(300w,90s)香菇中风味物质进行检测,发现在微波烫漂香菇中,可溶性糖(醇)、有机酸、呈味核苷酸和风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沸水烫漂香菇中含量(p<0.05),而在微波烫漂后香菇中,等效鲜味浓度与新鲜香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香菇经过沸水烫漂和微波烫漂后,挥发性风味物质发生显著性变化。在新鲜香菇中,酮类、含硫化合物和醇类是主要挥发性物质,而在烫漂后香菇中,酮类和含硫化合物含量显著降低,醛类、碳氢化合物和酯类含量则显著增加。除此之外,在微波烫漂后香菇中,酯类、醇类及含硫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沸水烫漂香菇中含量,因此微波烫漂有利于提升香菇风味,是一种较好的香菇烫漂预处理方法。
  3、以微波烫漂后香菇为原料,对香菇煮制过程中风味物质含量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在香菇煮制过程中,香菇中可溶性糖醇、有机酸、呈味氨基酸及游离氨基酸等非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逐渐向汤液中转移,使得汤液中非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显著高于煮制后香菇中含量(p<0.05)。在煮制后汤液中,香菇中非挥发性风味物质向汤液中转移及糖类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降解使得汤液中非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在煮制前期逐渐增加,而后随着煮制时间的延长,可溶性糖醇、呈味氨基酸、游离氨基酸等物质逐渐发生降解使得汤液中非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逐渐趋于平衡。在煮制过程中,随着煮制时间的增加,香菇中醇类及醛类物质含量逐渐降低,尤其是1-辛烯-3-醇含量,而醛类、含硫化合物及碳氢化合物含量则呈现先增加后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
  4、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考察不同煮制条件对香菇菌汤品质的影响,并对优化后香菇菌汤风味物质及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以感官分析和可溶性固形物溶出率为评价指标,香菇汤的最佳煮制工艺为:煮制时间为45min、煮制温度为120℃、料液比为1∶20(g/mL)。在煮制后香菇菌汤成品中,汤液中非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显著高于煮制后香菇中含量(p<0.05),且在香菇菌汤煮制过程中,辅料的添加对香菇菌汤鲜味的增加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5、在煮制后香菇中,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为碳氢化合物,占煮制后香菇中挥发性风味物质总量的35.85%,而在煮制后汤液中,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为醇类物质,占煮制后汤液中挥发性风味物质总量的46.69%。除风味物质外,在香菇菌汤产品中,蛋白质及总糖含量较高,而脂肪、灰分及还原糖含量较低,与此同时,在香菇菌汤中,矿物质元素含量也较为丰富。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教学变得尤为重要。在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当中,因为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和其他学科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信息采集处理和应用能力。初中信息技术中包含很多的知识点,教师通常会采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进行讲解,没有真正的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长此以往,导致很多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失去兴趣,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关键词:翻转课堂;初中信息
期刊
摘要:虽然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STEAM 教育理念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尝试将STEAM 教育理念融入到初中数学课堂中,但是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的教师仍然还是向学生灌输教学内容,并没有依托STEAM 教育理念将数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导致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依然没有得到提升。因此,将STEAM 教育理念与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结合已经成为广大教学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ST
期刊
β-半乳糖苷酶属于外切糖苷酶,能够将半乳糖基从糖复合物的非还原性末端切割下来,释放出游离半乳糖,是用于糖链结构解析的一种重要工具酶。现有的伊半乳糖苷酶来源不够广泛且缺乏足够的底物特异性,不能满足糖生物学的发展需要,因此需要寻找新的具有特殊功能的半乳糖苷酶。Akkermansia muciniphila是来自人体肠道黏膜的革兰氏阴性严格厌氧菌,以前的研究中还没有关于该菌能够表达伊半乳糖苷酶的报道。
  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从Akkermansia muciniphila源中挖掘出一种新型的伊半乳
目前,我国草莓的消费需求量逐年增加,主要以鲜食消费为主。但草莓果实的含水量较高,果皮薄,采后贮运过程中易产生机械损伤,且易受病原菌感染导致品质下降。因此,亟需寻找高效、快速的品质检测手段,及早鉴别并剔除品质败坏果实。草莓的品质状态与其挥发性气味的变化密切相关,其嗅觉层面上的变化往往能先于视觉层面上的变化被表现出。故本文首先基于金属氧化物传感器(MOS)阵列设计并开发了一台便捷式的草莓品质检测专用的电子鼻系统,实现了草莓新鲜度与机械损伤的实时无损检测。其次,利用气相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
摘要: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极大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在这其中,教学领域也自然不会例外,以数字化资源的开发最为突出。对此,本文也将以中职学校的建设为切入点,从电工技能与实训课程的设计出发,分析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和应用的方法,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启示,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工技能与实训课程;数字化资源开发;方法分析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
期刊
漆酶(laccase,E.C1.10.3.2)能够催化多种有机底物的单电子氧化,同时将分子氧还原成水。真菌漆酶因其在工业中的应用而得到广泛的开发。近年来,细菌漆酶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是因为细菌漆酶能够更好的在社会工业应用方面的几个特点,包括热稳定性好并且能够在碱性条件下氧化底物。与真菌漆酶相比,细菌漆酶发酵时间短、易于遗传操作,在异源系统表达更有优势。
  本文将天蓝色链霉菌漆酶(SIAC)基因克隆并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利用镍柱和分子筛进行纯化,获得纯酶。研究了天蓝色链霉菌漆酶催化乳清分离蛋白(WP
米豆腐是我国传统大米加工食品,光滑细腻、米香浓郁;以籼米为原料,经过浸泡、磨浆、熬煮糊化、冷却成型制成,在浸泡、磨浆或熬煮过程中通常加入石灰。长期以来,米豆腐保持着家庭小规模生产模式,无标准评价体系,目前研究停留在依靠感官优化工艺阶段;对米豆腐凝胶规律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以米豆腐为研究对象,建立品质评价特征指标,探究凝胶形成规律,优化加工工艺。
  1、基于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米豆腐品质评价
  分析10种市售米豆腐样品的化学指标、质构和色值,结合感官评价,利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衡量16项指
鸡蛋是我国市场上主要流通的鲜蛋产品,保鲜包装方式对其品质及保质期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涂膜保鲜包装技术逐渐成为食品保鲜包装研究的热点。Ag@SiO2核壳型纳米颗粒中银核可通过多孔的SiO2壳层缓慢释放银离子,发挥持久抗菌作用,因此Ag@SiO2可作为有效的包装抗菌材料。与此同时,聚偏二氯乙烯(Polyvinylidene chloride,PVDC)由于其具有良好的阻隔性等优良包装性能,在肉制品、豆制品、火腿肠、零食等包装上广泛使用,是目前包装领域国内外常用的一种材料。但该材料无抑菌性,不能抑制微生物生长
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是世界第三大栽培食用菌,有“素中之荤”的美誉,其营养价值丰富,并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胆固醇及抗癌等保健作用,但草菇采后极不耐低温、易开伞等,难以长久运输和贮藏,多以鲜食为主,加工产品很少。因此,迫切需要加强草菇新产品的研究。草菇脆片将是一种有着广阔市场前景的草菇新产品,满足人们对食用菌营养和休闲生活方式的需求。虽然果蔬脆片加工已有较成熟的技术,但仍无法满足消费者对食用菌绿色即食食品的多样化需求。本文以鲜草菇为原材料,对草菇脆片加工的预处理过程进行工艺优化
摘要: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和行为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对他们的言行进行良性引导,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养成正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此,本文也将以高中生的成长为切入点,从语文课堂的设计出发,分析师生共读模式在高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并探讨实践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启示,仅做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高中阅读;师生共读;实践优势;改革方法  引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