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础教育的机会不平等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r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从微观层面来看,教育既是底层群众实现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也是实现阶层再生产的重要机制。从宏观层面来看,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起点,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意义重大。我国对于教育公平高度重视,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促进教育公平,在提高广大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如今高价学区房、补习热等现象显示着学生教育质量的差距正在不断扩大,且不平等发生的阶段越来越早,简单的依靠教育数量扩张无法继续解决教育质量的不平等。为此,国务院在2019年强调基础教育要“着力在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上下功夫”。因此,对基础教育质量不平等的考察日趋重要,这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也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Roemer关于“机会不平等”的理论观点,采用2013-2014学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微观数据,在考虑不可测环境影响的基础上通过“投入-受益-结果”三维框架分析目前基础教育质量机会不平等的程度,并通过Shapley值分解方法,识别不同环境因素对机会不平等的贡献程度,接着考虑努力变量对教育结果变量的影响,分析个人努力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消解教育结果的机会不平等。本文的主要研究发现是:第一,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获得质量存在较大的机会不平等,家庭课外教育支出、学校质量、学生分数的机会不平等相对系数分别为29.31%、15.43%、11.13%。第二,家庭背景差异对基础教育获得质量机会不平等的贡献最大。此外,城乡二元结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仍是教育机会平等面临的重要阻碍。第三,城市内部的机会不平等相较农村更大,城市内部阶层固化比农村更为严重。第四,努力对于不平等的贡献均较低,环境变量不仅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结果,还通过影响努力因素间接影响基础教育结果。基于政策梳理以及对实证分析结果的精炼与总结,本文为促进基础教育的机会平等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具体包括:第一,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以减缓由家庭背景差距带来的基础教育机会不平等。第二,继续提高对基础教育的财政支出,优化基础教育的财政支出结构。第三,合理确定地方各级政府事权和财权划分,强化省级财政支出责任。第四,完善基础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第五,加强宏观调控,改善基础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第六,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促进基础教育教育均等化。第七,转变“学历至上”的人才观,形成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
其他文献
街头涂鸦主要创作形式为通过喷绘或颜料等方式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建筑物或其他载体上创造标语、符号、图案等,此种艺术形式近年来愈发受到艺术爱好者的追捧,涂鸦元素也被广泛用于各类产业。但由于街头涂鸦天然的反抗精神,其创作主题可能为相关法律法规所禁止出版、发行的内容,且其存在于城市公共空间的他人的建筑物上,对他人的合法财产或公共财产有一定的侵犯性,学界对于涂鸦的法律性质,尤其是涂鸦可否纳入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并没
2019年4月,北京大成(西宁)律师事务所的林小青律师在执业过程中被检察机关指控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两项罪名,此事件一出,在法律圈中闹得沸沸扬扬,备受争议,一直到林小青律师被检察机关撤回起诉,仍然是不少律师关注的重点,而该案正是关于律师职业伦理的典型案件。法律对律师的执业权利有保障性规定,律师执业与犯罪的界定,在于其执业活动本身的正当性。随着林小青被检方指控,直接将律师执业推向惶恐之中。既然执业活动
不动产价值高且不易转移,自然损耗较小,对于债权人实现债权是非常重要的财产保障。由于不动产本身在法律性质上的特殊性,不动产执行往往涉及多重法律关系,牵涉多方利益纠葛。现行民事执行相关制度尚不完善和成熟,面对人民群众解决“执行难”的迫切需求,许多实务问题需要执行法官在实践中去探索解决。本文首先提出了研究的背景和研究的目的,并提出了问题。随后在梳理之前学者文献的过程中,对不动产强制执行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新闻的途径不再只限于纸质书籍和报刊,网络新闻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在此背景下产生了一大批以互联网为媒介,以新闻为载体的阅读平台,网易智能就是其中之一。笔者参与了网易智能平台的翻译工作,主要对国外网站有关人工智能的科技新闻进行编译。笔者在翻译实践中发现,科技新闻的翻译还存在大量进步空间。由黄忠廉教授提出的变译理论可以很好的指导科技新闻翻译。变译是根据读者的特殊要求采用
司法公正与言论自由是现代社会应当珍视的两种基本价值取向,二者对立统一,在相互作用中共同推动我国民主和法治进程的不断向前。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互联网时代,基于网络而兴的新媒体在深刻影响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司法环境和司法信息传播的原有格局。在互联网时代,基于新媒体而传播的涉法信息,日益成为民众认知和评价司法活动的主要渠道,对于塑造和构筑受众“自在世界”的图景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
近年来,电商平台发展迅速。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公司发展战略类文本翻译也应得到相应的发展趋势,对借鉴国外公司发展战略方面的翻译具有现实意义。本篇翻译实践报告主要以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为依托,解析了笔者承接的《2018亚马逊战略解析报告》英译汉文稿。首先,基于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对原文本进行分析,可将其划为信息型文本,因此在翻译时,应在译文中做到术语准确规范、措辞严谨精确、逻辑层次清晰,以更准确高效地向读
心理学源于西方,其最前沿的研究成果都是以英文论文的方式发表,中国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要与国际接轨,心理学论文的翻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翻译实践中,心理学论文因其在词汇、句法等方面有着不同于其他文本的特点,给译者带来了诸多挑战。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必须掌握心理学论文的语言特点,灵活地将翻译理论与方法应用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本报告以心理学论文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增强,同时也对各国政府和金融体系应对经济衰退,甚至金融危机的能力考验更加严峻。许多权威机构发布金融报告对经济领域的重要问题进行国际性交流。因此,经济全球化语境下的金融报告文本的翻译工作对全球金融的稳健发展和国际金融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的金融报告为研究对象,从而来探讨汉译金融报告的翻译策略。源文本中包含大量的金融领域的专业术语和长难
“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青铜时代”“白银时代”)集合了王小波创作成熟时期的小说作品。在这些小说作品中,王小波回溯历史、亲历当下、遐思未来,以高超的虚构艺术建成了一座独特的精神庄园。其中,知识分子的境遇是“时代三部曲”重要的书写对象。作者以小说主人公经历的各类事件与面临的身份异化为线索,引出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以及他对此问题的思考。本文将从小说主人公在特殊年代的境遇切入,还原知识分子的自由与智慧
题材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关键词。进入到中国当代文学史中,题材不单单指的是作家在创作过程中自由选取的文学素材;深层次的也成为反映作家世界观、政治立场和艺术思想的一面镜子,成为衡量一部作品价值的重要标准。从这一角度上说,题材成为了一种“话语”。这里的“话语”指的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生产出来的一系列陈述,有特定的历史意义。正是在建国初期,党和政府机构的文件以及文化和宣传部门领导人在各种会议上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