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协作的用户故事地图构建及应用研究

来源 :北方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lxx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敏捷开发是随着软件工程技术发展特别是为响应快速变化的需求而出现的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它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响应用户需求。敏捷开发更注重开发过程中人的影响,认为开发团队与业务专家之间的面对面讨论与密切协作,可以更快的产生可交付的软件版本,加之紧凑的自我组织型团队,能够更好地响应快速变化的需求,适应团队组织方式。敏捷开发以用户的需求变化为核心,用户故事是敏捷开发中记录需求的主要方式。因此对用户故事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用户故事地图是一种非常通用的用户故事管理方式,现有的很多主流工具都使用到了用户故事地图。用户故事地图不仅可以从宏观上组织用户故事,还可以在微观上管理用户故事,进而帮助相关人员掌握开发进度,辅助版本规划等。在收集到用户故事后,用户通过手动梳理故事间的关系,人工创建一个用户故事地图,以便进行迭代开发和版本规划。然而在敏捷开发的许多实践中,会随着需求的变化生成大量的用户故事。由于其数量的庞大和不断变化,此时手动梳理逻辑、分组这些用户故事来创建用户故事地图将是一项极耗时的任务,同时,也极大的增加了开发成本。对此,本文开展了人机协作的用户故事地图构建及应用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一、用户故事分组。用户故事地图是一张二维表,需要对其进行分组,形成二维结构。在本部分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用户故事聚类方法。在该方法中,主要包括以下工作:1.提出用户故事元模型。以元模型“Unified Model for User Story Descriptive Concepts”为基础,添加了 syntax属性和description属性,帮助进行句式分析和元素提取。2.将自然语言处理运用到用户故事中,并依据用户故事统一元模型,分析句式结构,提取了具有代表性的task关键字,为后续聚类分析提供基础。3.提出了基于连通图聚类的用户故事聚类算法。通过相似度计算得到邻接矩阵,进而构造一个无向图,实现聚类,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4.针对多个数据集,与现有的多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我们的方法要比现有的方法要好。二、用户故事验收测试用例生成。在用户故事地图生成后,为每个用户故事结合验收准则生成测试用例。在本部分提出了基于用户故事和验收准则生成测试用例的框架。在该框架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制定了一个规范的表示用户故事和验收准则的表述模板,为后续自动生成测试用例提供分析的基础。2.引入了 z3求解器,它可以在求解测试用例时充分考虑约束间的关联关系。另外本方法对使用Z3求解字符串有较好的支持能力。3.将该框架应用到web案例中验证其有效性。
其他文献
空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颗粒物已经成为许多地区的主要大气污染物,这些颗粒物进入室内会导致室内空气品质下降,危害着人体的健康。因此,使用有效的手段降低室内颗粒物浓度,使空气品质保持优良是当前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此背景下,本文构建了一种吸附蓄热耦合的室内空气净化系统,该系统通过将建筑外墙体设置为空心结构,在其内部填充净化和蓄热材料,以实现蓄热和空气净化功能,既可以净化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又可以通过蓄热
日益激烈的商业竞争为商标类型的动态化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相应地,商标自身的内涵与表现形式也在满足时代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中日益丰盈,其中非传统商标以势如破竹之力对商标的现有格局产生重要影响。近些年来,非传统商标中的位置商标,开始逐步引起我国学术界与实务界的重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现行法律尚未对位置商标进行规定,其引发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不容忽视。从国际上看,基于位置商标自身的特殊性,在其注册程序问题上
随着商业经济的日趋繁荣,公司对外担保已成为现代商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债权人与债务人来说,公司担保既有利于债务人快速筹措资金,也有利于保障债权人的债权利益得以实现。但公司对外担保不同于公司一般日常经营事项,若仅由公司的代表机关决策执行,可能会对公司及股东利益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1993年,依照《公司法》第60条第3款规定,公司是不能对外提供担保的。而2005年《公司法》经过修订后,于第16条又规
在2014年修订的行政诉讼法中,行政首长应诉出庭制度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其被制定出来不是使得行政首长出庭只是走个形式,行政首长作出促进行政案件进行的行为,使得该制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相关权益,促进纠纷的化解。该制度是典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同时被寄予了极大了希望,是土生土长的制度,适应中国国情所孕育出来是一种制度,其可以追溯到行政诉讼法的正式颁布之前,行政诉讼观念有了巨大的改变,行政首长应诉出庭从中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公民的法治意识也与日俱增,不仅注重维护自己的个人利益,将社会公共利益也纳入自己权利保护的范围内,以求整个社会的有序发展。行政公益诉讼作为一种新兴的诉讼模式在我们发展已有数年,从2015年在全国13个地点展开试点工作以来到2017年修改的《行政诉讼法》正式确立了行政公益诉讼,再到现在司法解释的不断修改,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发展势头良好。但从实践来看,检察机关最终提起诉讼的案件
有偿删帖行为是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兴起的一种新型犯罪方式。近年来,提供有偿删帖服务的“网络公关公司”和个人大量涌现,他们利用信息网络开展非法删帖活动,从中牟取巨额利益,其行为不仅使广大网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还扰乱了正常的信息网络服务市场管理秩序。两高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将有偿删帖行为纳入到非法经营罪的规制范围,为实践中对于此类行
2015年,新《行政诉讼法》实施,迎来了中国行政审判新纪元,同时,行政复议“双被告”这一制度正式确立。引入这一制度,主要目的是提升行政复议机关工作效率与质量,改善当前复议机关在工作中所存在“复议维持率畸高、纠错率低”现象,以更好地实现对行政争议问题的有效处理。实施以来,该制度是始终是中国行政法学界争议焦点内容。如今,《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行政复议“双被告”制度实施六年有余,该制度的实施效果如何,只有
目前我国正朝着碳达峰和碳中和努力,实现碳中和的前提需要实现碳达峰,积极开发新能源,在碳排放总量上实现30年为期目标,深化改革高碳能源为主的消费结构,促进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绿色建筑的推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建筑领域二氧化碳的排放。现在运行的绿色建筑中是否达到当初的设计要求,如何对其运行效果进行评价,这对绿色建筑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已经使用的绿色建筑的运行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近年来,有关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案件呈常见多发之势。为了合法公正打击侵犯个人信息犯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为此专门联合出台了司法解释,为该罪的司法适用提出了较为明确的处理意见,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民法典》为强化个人信息的保护,明文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定义,但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的内涵与外延理解尚需深入探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益应界定为公民个人信息权,即个人信息主体依法对其个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介组织提供的证明文件对社会交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直接关系到市场秩序。为此1997年刑法将中介组织及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文件行为纳入刑法。为进一步明确主体范围、兼具取财行为的处理等问题,《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本罪进行了修正。本罪的犯罪主体中介组织及人员是特殊主体。对于中介组织的扩大解释有利于刑法对本罪犯罪行为进行打击。本罪的法益应当是证明文件的公信力,且中介组织的概念具有行政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