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人们逐步意识到公司治理对银行绩效影响重大,甚至关系到金融体系的平稳运行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但截至目前,国内有关公司治理对银行绩效影响的研究成果为数尚少,银行治理结构与机制还有待完善,因而加大相关研究对丰富理论和指导实践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探究公司治理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并为完善我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提出合理化对策与建议。在理论方面,本文在文献综述部分详细介绍了公司治理相关概念与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并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有关公司治理与经营绩效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分析讨论了银行业的特殊性以及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并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监事会结构和高管激励四个方面剖析了公司治理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机制。在实证方面,本文选取我国16家上市银行作为研究样本,选取2010-2013年共计64组数据进行分析。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监事会结构和高管激励四个方面选取了8个解释变量,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到银行综合绩效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将资本充足率作为控制变量,构建模型,提出假设,并通过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验证假设。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第一大股东的国有性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持股之比与银行绩效负相关;独立董事比例与银行绩效正相关,监事会人数与银行绩效负相关,董事会人数、前三位高管薪酬均值与银行绩效无显著相关关系。最后,本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一是优化股权结构,降低股权集中度;二是增强董事会独立性,提高董事会决策质量;三是明确监事会职能,提高监事会独立性;四是建立高管人员长效激励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