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的云资源高效部署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iaolian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计算作为新兴的计算模式,支持云资源的按需付费及云服务的弹性伸缩,使得全球云市场迅速扩张。随着物联网及超高清视频等新技术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云服务提供商开始在网络边缘部署云资源来提高用户访问云服务时的用户体验。本文主要研究如何以大数据的思想来优化云资源部署,提高用户访问云服务时的用户体验,降低云服务的部署成本,实现云服务的“提速降价”。为了实现云资源的高效部署,云服务提供商一方面需要在大规模场景下实现对网络的高效感知,为云资源部署提供数据支撑;另一方面需要在网络感知的前提下实现云基础设施的有效部署,包括计算、存储和带宽资源,为云服务提供基础设施支撑;最后在给定的基础设施上实现云服务高效部署,以云视频服务为例,优化用户观看视频用户体验的同时并降低视频的服务成本。然而,现有的网络感知方案难以同时兼顾测量准确性、测量成本以及网络友好性;现有基础设施部署方案受限于事先给定的部署候选点集,难以同时满足多种实际的部署需求;而现有的云视频部署方案难以实现视频云存储、云转码以及云分发的联合优化。为此,本文提出了数据驱动的云资源部署方案,主要包括基于广泛分布客户端的网络高效感知、数据驱动的云基础设施部署、和以用户为中心的云视频服务部署,主要创新点包括:首先,提出了基于广泛分布客户端的统计时延测量方法,在不影响用户使用客户端用户体验的前提下,可以高效地测量网络中任意两个IP之间以及任意两组IP之间的统计时延,无需在网络中部署大量额外测量节点,测量准确度高,网络友好性强。其次,提出了一套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端性能数据等信息驱动的网络基础设施部署方法,突破了传统基础设施部署方法受限于事先给定候选点集的难题,得到了基础设施部署成本与用户体验等多因素之间的连续关系曲线,为云基础设施的按需部署提供真正有效的决策支持。最后,提出了视频云存储、云转码以及云分发的联合优化,基于对该联合优化问题的建模分析,设计了帕累托最优的单用户服务部署方案及基于贪婪选择的多用户服务部署方案,在保证用户满意率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了云视频服务的部署成本。
其他文献
随着高密度读出电子学技术和时间投影室探测器技术的发展,利用单一径迹探测器测量复杂电离径迹(例如低能电子的散射径迹)成为可能。采用径迹探测器获得电离径迹的形态特征和能量特征,发展相应的径迹特征提取方法,是当前粒子探测实验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由于电离径迹可能发生的大角度偏转和回绕,提取径迹特征是一个难点。本论文针对电离径迹的特征提取开展通用方法研究,结合图论的方法,提出一种反映径迹形态特征和能量特征
基于等离子体尾波的先进加速技术在过去十年取得了巨大进展,有望为激光和加速器的应用带来革命性变化。当前尾波加速研究的关键挑战之一是如何可控地产生远优于现有加速器技术的高品质束流。本论文针对这一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在系统梳理注入过程一般性规律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电离注入与等离子体密度调变注入两类方法,提出了能够有效产生超高品质束流的新方案。此类方案能将束流亮度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提升3-6个量级,一旦在实验
BEGe探测器是一种内部电极极小、具有单载流子响应特性的高纯锗探测器,故它在波形甄别方面更具有优势。BEGe探测器主要用于需要较低本底水平的γ谱分析和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探测。对于一套基于良好屏蔽措施及材料筛选的低本底BEGe装置,波形甄别是进一步抑制本底水平的有效手段。在BEGe探测器的主要应用场景中,信号和本底事例多为光子事例。本论文主要对光子事例在低本底BEGe中的物理作用机制和波形表现进行了
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及新陈代谢过程均是在限域环境中进行的。细胞内限域环境包含细胞质中的大分子限域、生物膜结构为膜蛋白等提供的限域环境以及由膜围绕形成的各种细胞器组成的微纳尺寸局部限域环境。限域环境对于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意义重大,它们调节生物分子的组装和修饰、为生化反应及物质运输提供特异性环境以及精确调控着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传输。体外构建模拟细胞内限域环境的策略主要分为两类,即宏观尺度构建及微纳尺度
空间辐射环境对宇航电子系统构成严峻的可靠性威胁。纳米集成电路具有高性能、高集成度等优点,是未来宇航电子系统的必然选择。辐射效应严重影响纳米集成电路的可靠性,尤其是单粒子效应,限制它广泛用于宇航电子系统。随着集成电路工艺节点的缩小,集成电路晶体管密度提高、工作电压降低、工作频率增加等变化和空间多种辐射效应并存、温度变化范围广等特点导致纳米逻辑电路的单粒子效应研究愈发具有挑战性。本文深入研究纳米体硅C
纳米尺度MOSFET器件的按比例缩小面临着诸多挑战,采用高迁移率材料作为沟道的MOSFET器件或者采用基于隧穿原理工作的TFET器件将有可能是未来推动“摩尔定律”继续发展的技术方案。近年来新型GeSn合金材料由于其独特的能带结构而备受关注。GeSn合金具有高迁移率的特性,同时其可能的直接带隙特性也有利于载流子隧穿能力的提升,可见GeSn有望应用于未来高性能的MOSFET和TFET等场效应器件中,因
基于单机的图处理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和潜在的可扩展性,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大规模图处理面临着数据局部性差、访存计算比高、数据高度不规则等问题。由于图数据规模的不断增长,这些问题在单机上基于外存的场景下显得尤为突出。一方面,一些基础的图算法在大规模图数据集上较难做到高效率地实现;另一方面,提供通用接口的图处理系统往往存在I/O效率不高、收敛速度较慢等问题。因此,本文从典型的图遍历算法B
近年来,电阻开关效应(Resistive switching effect)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基于电阻开关效应的电阻型随机存储器(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RRAM)被认为是未来非易失存储器的有力竞争者之一。它具有存储密度高、读写速度快、制作成本低、功耗低并可与CMOS工艺兼容等一系列优点。对电阻开关效应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在应用中更好的设计器件及提高性能
材料中的磁电输运现象不仅包含了丰富的物理,而且在信息存储、磁传感器等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人们研究的热点课题。本论文中,我们以主流半导体硅为平台,研究了半导体非线性输运性质对磁电输运现象的增强效应,并利用这种增强效应设计了新型磁逻辑器件。本文首先研究了硅基二极管增强磁电阻现象的机理。我们采用二端电阻网络和四端电阻网络建立模型,分别对一维和二维结构的磁电阻器件进行分析。发现了实验中电阻态转变是
测量和检测BGP动态中的异常事件是网络测量的热门话题。此类研究工作对于域间路由故障避免、预测、检测和恢复,网络管理和配置优化,协议设计、评估和改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绝大部分现有BGP异常测量工作基于所有观测点路由动态数据的聚合,例如总路由更新数量、总被更新IP前缀数量等;忽略了不同观测点数据的差别。然而根据BGP协议的特性,单个观测点处看到的BGP动态可能是高度本地化的。因此基于聚合后的数据来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