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保投入效率对环境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自然资源消耗迅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尽管政府已不断加大对环保资金的投入力度,但当前环境污染状况依然严峻,进而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重要指导性文件,旨在践行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以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的根本要求。对此,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厘清环保投入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针对上述现状,本文将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效率理论等层面出发,探索环保投入效率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机制,分别对环保投入效率和环境质量展开评价。首先从资金投入、技术投入、劳动力投入三个维度衡量环保投入要素,从工业排放处理情况、生活垃圾处理情况、自然生态状况三个维度衡量污染治理效果,构建环保投入效率指标体系,基于规模报酬可变的超效率SBM模型,得到中国大陆地区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份的环保投入效率。同时,借鉴袁晓玲团队基于改进的横纵向拉开档次法测算的西安交大指数衡量各省市的环境质量状况,并对环保投入效率和环境质量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后,加入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和环保政策效应等控制变量,采用OLS和2SLS实证检验了环保投入效率对环境质量改善的影响,并分析该影响所存在的区域差异。
  基于环保投入效率对环境质量的作用机制,二者的测算及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第一,2006-2016年中国环保投入效率总体呈增长态势,不同区域的环保投入效率波动幅度较大,呈现阶段性先增长、后下降、再增长的“N”字型增长,且在不同区域的环保投入效率差异较大,呈现“中—西—东”递增的分布格局;第二,2006-2016年间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环境质量呈恶化趋势,且不同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差异也较大,三大区域呈“中—东—西”渐优的布局;第三,环保投入效率的提升有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且环保投入效率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在三大区域不尽相同,表现为中部<西部<东部;第四,控制变量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镇化水平分别对环境质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和显著的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水平及环保政策效应对环境质量产生影响在区域间的方向和显著性都存在差异。
其他文献
当前,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结构的逐步完善,银行业由寡头垄断市场转向了竞争持续增强的市场结构中。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逐步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背景,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我国以银行业为主导的金融体系能否对微观企业层面创新水平造成影响。作为我国企业外部融资最主要的来源,银行贷款对于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融资约束的视角研究了银行业市场竞争对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现有研究已表明,在我国,银行竞争水平的加剧能够提升企业的创新研发,本文则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其间存在的影响机制,以及不同的
如何促进金融服务实体、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有关经济中是否存在“金融超发展”的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金融的本质在于服务实体,当前,中国经济中出现宏观层面信贷供给充沛,而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依旧凸出;金融业吸纳的人力资本数量逐年上升,金融业与工业之间人力资本价格扭曲;实体企业经营困难,金融业利润却维持高速增长;非金融企业金融化趋势明显等典型事实,更是引发社会各界对中国“金融超发展”的担忧。“金融超发展”不但导致金融配置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共享经济成为近年来广受关注的经济活动。共享经济突破了所有权的限制,使供需双方直接对使用权进行交易。这种商业模式盘活了闲置资源,提升了经济效率,减少了浪费现象。作为共享经济最为活跃的分支,交通出行领域是最早实践的共享经济活动。在面临石油危机、空气污染和交通资源匮乏的情况下,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作为一种新颖的商业模式,为交通出行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
汽车工业是中国支柱性产业之一,由国家统计局数据可知,2018年汽车工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6%,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达到2.4亿辆,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汽车消费国家。汽车行业的发展带动了诸多周边产业的成长,对中国经济建设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但在中国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民用汽车拥有量的大幅增加,不仅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大量拥堵现象,汽车尾气排放也成为中国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如何在不影响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提下减少居民汽油消费,从而实现精准治理城市空气污染是政府和人民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文本研
在金融资本不断增长、金融体系不断完善的今天,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直接投融资渠道的发展,以及互联网金融等虚拟金融中介的产生,使得资金选择不再仅仅通过传统银行业等金融中介,金融脱媒已成为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趋势。同时,为保证中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中国有关部门多次强调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改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状。
  金融脱媒是否对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有利,是否能够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是否能够改善资金分配,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本文以2004-2018年A股非金融上市
十九大报告强调经济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抓住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这个重点”,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这充分说明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求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科技金融将承担起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使命。区域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是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有关科技金融的研究成果增速很快,已成为学术理论界热点。科技金融作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趋势已逐步凸显。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虽然都归属于金融系统,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金融科技强调通过技术手段所进行的金融业务模式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核心在农民,农民的核心利益在土地,土地权益的归属决定了农民的权益能否得到根本保证。农地确权颁证登记对于明晰土地产权关系、保障土地权益、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实现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其中农民收入的增加是农地确权政策重要的目的之一。2013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全面开展农地确权颁证工作,并要求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由此,土地确权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如今农地确权工作基本结束,但农地确权对农民收入的具体影响有待实证检验,这对于持
工业作为山东省的主导产业,对山东省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长期粗放式的工业发展方式使人们更加追求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忽视工业发展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易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结构失衡等问题。当前山东省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如何实现企业绿色化转型升级。因此,研究山东省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等问题对山东省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从工业规模、工业内部结构和污染物排放情况三个方面分析山东省工业绿色发展现状,并分析其存在问题。(2)运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老龄人口的不断扩大必然导致对老年人福利服务的需求增加。要想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老年教育的科学理性的发展非常重要,但老年教育当前作为由政府供给的准公共产品,面临着供需不匹配、资源配置不够合理等问题,对此进行研究十分必要,本文选择以秦皇岛市青龙县老年教育作为样本展开调查其供给和需求情况,研究县域老年教育其供需矛盾的表现及原因,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
  本文首先介绍了选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总结了国内外关于老年教育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相关研究方法,对以准公共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暴露出许多弊端,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发展的需求日益凸显。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以及国际社会地位的提升,人民币日益受到世界的关注,并走向国际货币的舞台。稳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既是中国经济金融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中国的主权货币被国际化使用,即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的计价结算货币,进而成为国际投融资工具和储备货币的过程。本文首先将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分为正式起步、加速推进、调整稳固三个发展阶段,从计价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