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il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重建》一书中,把中国传统政治模式归结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轨道。然而,由于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等原因,这两条轨道失去了其原有功能。中国传统政治体系渐趋瓦解。然而,在嗜需集权的关口,清政府在1909年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以城镇乡地方自治试水地方自治制度。众所周知,近代地方自治制度建立在分权理论基础之上。有学者认为清政府此举的目的,是以分权的方式达到集权的目的。对此,作者并不完全苟同。清政府实施地方自治制度的心态是复杂的,虽然其有集权的动机,但是受时势所迫,分权以取悦国民的“自救”是其第一要务。学界对地方自治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源于西方社会,另一种是源于中国本土社会。通过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中央政府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全国统一的地方自治制度。其规定地方自治“由地方公选合格绅民,专办地方公益事宜,辅佐官治,受地方官监督”。从此定义可知,城镇乡地方自治是带有中国本土特色和西方近代民主、法治色彩的产物。通过自治实践,增强了民众的公民意识,训练了民众自治、参政的能力。当然,由于地方自治制度设计的内在缺陷等众多因素,自治推行不久,便爆发了反抗自治的“自治风潮”。本文从结构上分为六部分:一、绪论,主要涉及本人写作过程中产生的几个问题、写作路径和方法论以及文章的创新点;二、城镇乡地方自治概念,主要阐述城镇乡地方自治的起源和法律概念,其中法律概念是依据《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中自治的定义展开;三、城镇乡地方自治的缘起,主要通过对“挑战—回应”理论范式的批判,从内因和外因两个角度梳理地方自治兴起的背景;四、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制度框架,通过分析《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阐述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制度设计,并对制度进行评价;五、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实践效果和困境,此部分主要分析自治的实践效果和民众反抗自治的“自治风潮”;六、对城镇乡地方自治的评判,这部分主要从总体上对城镇乡地方自治作出评价。
其他文献
对信息可视化系统通用框架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介绍并分析了系统框架的模型基础、一般特点、主要构成部分以及相互关系。该框架结构在具体使用时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灵活性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1942年的中原大旱,再加上战争频仍,河南省驻军和政府的无情劫掠,迫使数以百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踏上了西迁之路。这些难民以家庭为单位,一路沿陇海线西行,从各阳出发,经过观音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在多种内外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的一种全身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可在患者血清中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等)和免疫学
监狱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维护阶级利益,为政治服务的国家机器。本文主要探究民国时期陕西监狱管理制度及存在的问题。陕西狱政管理立足于南京国民政府出台的各项司法及
目的探讨服用托伐普坦片治疗难治性腹水的肝硬化患者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采用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基础护理等方法,对服用托伐普坦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结
简述了IP网络面临的问题,介绍了一种解决IP问题的新技术-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的基本原理及其路由技术.着重研究用基于约束条件的显式路由实现流量工程的方法,提出了对传统路
医德教育评价是医学院校医德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德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医德教育的思想理念、条件保障、工作实施和教育效果4个方面,对医学院校开展